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师生关系在整个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它不只是教学活动开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实现课程教育目的的关键。
在传统教育中,由于受时代性的知识观、社会观、人性观以及教育观的影响,师生关系在现实中往往表现为主体与受体、施予与接受、绝对控制与完全服从的关系,这种单一的“施与受”关系,不仅给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设立了壁垒,也使教师自身角色陷入僵局。当代课程改革不仅要求改变教育理念、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更希望通过课程改革创建起一种新型的、以师生之间共同传创知识为根本目标、以双向交流为表现形态的和谐师生关系。
和谐师生关系建立的前提是对教育的重新认识:教育不再是为片面的社会目的而牺牲人的个体特性的活动过程,而是发掘人的独特性、保护人的个体特征、唤醒人的个体经验、重视人的个体体验、培养人的人格个性的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双方在肯定对方和自己独立人格个性基础上,展开平等对话交流,以期构建起共生互进的和谐关系。
任何教师都是在进行学科教学时与学生发生的关系,不同的学科赋予教师不同的气质、禀赋、内涵,也形成了各个学科教师和学生之间关系的多样性。语文是中小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学科本身具有基础性、母语性、生活化、人文追求和精神塑造等特征,语文课程的自身特征,赋予语文教师“精神贵族”和“文化领袖”之光荣,造就了语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呈现出不同于其他学科师生关系的特点。
语文课程的人文追求和精神塑造,促使其教学活动需要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展开:师生双方作为平等的主体,在对话中达成交流和相互理解,共同追问人生的意义,体会生活的价值,获得生命的感动。所以,探讨构建语文学科教学中的和谐师生关系,首先要确立学生和教师平等的主体地位,肯定教师的存在价值,肯定学生的个性和独特性存在;其次,双方应确立共生互进的角色意识,以促进师生之间相互关心、一起学习、共同成长;最后,则需要从具体教学方式方法中进行探讨,希望通过优化教学环境、调整教学内容、转变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其创造性潜能,自主探究、合作创新,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