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尾加压素Ⅱ(UrotensinII,UⅡ)是一种生长抑素样神经肽,最早从鱼尾部下垂体中分离出来,后来发现它广泛存在于人类的心血管组织和神经组织中。研究表明,UⅡ是目前人体内最强的缩血管活性肽,并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密切。大血管病变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并且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其病理基础是动脉壁的粥样硬化。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增厚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特征。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增厚是全身大动脉病变的特征性表现,颈动脉超声多普勒检查已成为糖尿病患者大血管病变的最佳无创的诊断方法。本研究通过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中血浆UⅡ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变化,探究血浆UⅡ水平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关系,为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早期发现、病情评估和干预治疗提供一种有效的评价指标。方法:依据1999年的WHO糖尿病诊断标准,排除肝肾功能不全、各种急慢性感染性疾病以及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者,连续选择自2007年4月~2007年10月在我院内分泌科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103例作为病例组,其中男47例、女56例,年龄37~76(56.63±12.33)岁。在我院同期健康体检人群中入选健康者31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5例、女16例,年龄35~68(54.46±12.75)岁,均排除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及外周血管疾病。所有入选者均采集血压、体重指数、腹围等一般临床资料,并抽取空腹静脉血进行血糖、血脂、肝肾功能检验。同时于清晨空腹应用含有EDTA的抗凝管抽取静脉血2ml,立即加入抑肽酶,充分混匀后离心,取上清于- 70℃冻存,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UⅡ含量。所有入选病例均使用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IMT。根据多普勒超声IMT检查结果,将病例组再分为三组:①病例组Ⅰ(DM-Ⅰ):颈动脉IMT正常组,共39例;②病例组Ⅱ(DM-Ⅱ):颈动脉IMT增厚组(IMT>0.9mm),共27例;③病例组Ⅲ(DM-Ⅲ):颈动脉内膜粥样斑块形成组(IMT>1.2mm),共37例。对照组的颈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均无异常。统计分析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组间率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果:(1)四组间年龄、性别、体重指数、收缩压、舒张压等一般临床指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 >0.05)。各组间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肌酐等生化指标比较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 >0.05)。(2)所有糖尿病患者的血浆UⅡ水平(0.57±0.24 ng/m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0.32±0.11 ng/ml)(P=0.010)。(3)DM-Ⅰ、DM-Ⅱ和DM-Ⅲ组的血浆UⅡ值分别为0.49±0.18 ng/ml、0.87±0.31 ng/ml、0.59±0.24 ng/m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分别为0.000、0.000和0.000)。(4)DM-Ⅰ、DM-Ⅱ和DM-Ⅲ组的血浆UⅡ值之间均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DMⅠ和DMⅡ组比较P值为0.000,DMⅠ和DMⅢ组比较P值为0.040,DMⅡ和DMⅢ组比较P值为0.000,其血浆UⅡ水平从高至低依次为DM-Ⅱ、DM-Ⅲ和DM-Ⅰ。结论:⑴糖尿病患者血浆UⅡ水平高于健康人,提示UⅡ可能参与了糖尿病的某些代谢过程;(2)在糖尿病患者中,颈动脉IMT增厚者的血浆UⅡ水平较颈动脉IMT正常者及颈动脉内膜粥样斑块形成者高,颈动脉内膜粥样斑块形成者血浆UⅡ水平较颈动脉IMT正常者高,提示UⅡ在糖尿病大血管病变进程中,特别是在局部斑块形成中起作用;(3)血浆UⅡ水平可作为提示糖尿病并发大血管病变的评价指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