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颅外颅内血管单吻合联合颞肌贴覆术(以下称为单吻合)与颅外颅内血管双吻合联合颞肌贴覆术(以下称为双吻合)治疗缺血型烟雾病的短期术后疗效;分析两组患者中造成并发症发生的可能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经验性治疗中选择更优的术式提供更多参考依据。方法:该文回顾性分析从2015年4月至2019年12月我科收治的诊断为缺血型烟雾病的患者资料。所有患者首选双吻合术,对于颞浅动脉仅有一根分支或者其中一根分支纤细、长度不足甚至颞浅动脉缺如,则选择单吻合(包括单根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架桥,耳后动脉-大脑中动脉架桥等)。收集术前指标,包括改良Rankin评分(modified Rankin Scale score,mRS)评分,烟雾病分期,术前半年内是否出现缺血事件,颅脑CT灌注(computed tomography perfusion,CTP)缺血部位、侧别及下降程度等。术后3个月完善患者CTP,全脑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及收集mRS评分、松岛分级评分、切口愈合等信息。术后6个月或末次随访时进行电话随访患者转归,包括未再发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aemic attack,TIA)、脑梗死、脑出血、癫痫等。术后观察的主要终点事件为出血型卒中,缺血型卒中(频发大面积脑梗死者),死亡;次要终点事件为出现脑过度灌注,癫痫,切口感染/愈合延迟等。对所有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根据数据选择连续校正公式及Fisher确切概率法,对计量资料进行Shapiro-Wilk正态性检验,对于符合正态分布者采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结果:1.单吻合组有3例(3/8,37.5%)出现mRS评分加重;双吻合组中有2例(2/39,5.13%)出现mRS评分加重。加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09,P=0.038<0.05)。2.统计两组患者主要终点事件,单吻合组1例(1/8,12.5%)患者出现脑梗死,无脑出血患者及死亡患者;双吻合组3例(3/39,7.69%)患者出现脑梗死,无脑出血患者及死亡患者,比较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0.05)。3.统计两组患者次要终点事件,单吻合组有2例(2/8,25%)过度灌注,3例(3/8,37.5%)mRS评分加重,无癫痫患者,松岛分级[1]:7例(7/8,87.5%)1级,1例(1/8,12.5%)2级,0例3级。双吻合组有6例(6/39,15.38%)过度灌注,2例(2/39,5.13%)出现癫痫,2例(2/39,5.13%)mRS评分加重,松岛分级:11例(11/39,28.21%)为1级,27例(27/39,69.23%)2级,1例(1/39,2.56%)3级。进行统计分析,单吻合组mRS加重比例高于双吻合组(P=0.038<0.05),双吻合组术后侧枝循环重建明显优于单吻合组(P=0.005<0.05)。4.统计桥血管通畅性资料,单吻合组中有3例血管闭塞(3/8,37.5%),双吻合组中有1例血管闭塞(1/39,2.56%),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02,P=0.011<0.05)。5.将25例患者CTP结果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较术前CTP过度灌注高风险区域个数,单吻合组有4例(4/5,80%),双吻合组有5例(5/38,13.16%),非过度灌注高风险区域者单吻合组有1例(1/5,20%),双吻合组有33例(33/38,86.84%),对该结果进行χ2检验,结果有统计学意义(χ2=8.232,P=0.004<0.05)。结论:1、单吻合组与双吻合组相比,术后发生局部过度灌注风险较高,且mRS评分加重比例较高。2、与单吻合相比,双吻合术后血管通畅比例较高(或架桥血管储备能力较强),术后重建血管覆盖脑组织面积较高,更有助于增加患者侧枝循环储备。3、二者术后主要终点事件无明显差别,但两组患者间次要终点事件差异中双吻合组术后神经功能状态及侧枝循环血管重建均明显优于单吻合组,双吻合组可能为患者带来更好的远期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