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蒸散发是连接地表水、碳、热循环的关键环节。在气候变暖背景下,实现蒸散发的准确估计对于理解陆气界面生态水文过程的响应至关重要,在农业管理、水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本文从站点、流域至全球不同尺度开展模型模拟与比较研究,分别利用Coup Model生态模型、改进水文模型和陆地生物圈模型等对蒸散发等的变化进行了探讨,重点分析了不同尺度下ET模拟的关键影响因素并由此归纳得到了导致ET模拟误差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瑞合作项目(52011530128); 面上项目(52079055); 瑞典研究委员会 VR 拨款(2020-05338); 瑞典-中国移动拨款(CH2019-828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蒸散发是连接地表水、碳、热循环的关键环节。在气候变暖背景下,实现蒸散发的准确估计对于理解陆气界面生态水文过程的响应至关重要,在农业管理、水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本文从站点、流域至全球不同尺度开展模型模拟与比较研究,分别利用Coup Model生态模型、改进水文模型和陆地生物圈模型等对蒸散发等的变化进行了探讨,重点分析了不同尺度下ET模拟的关键影响因素并由此归纳得到了导致ET模拟误差的潜在原因。首先,针对站点蒸散发模拟所需,利用FLUXNET站点的通量和气象数据,建立了Coup Model模型,分析了1961-2020年间的不同纬度蒸散发和水分利用效率的长期变化;最后采用通径分析方法,得出不同纬度蒸散发等的主要影响因素,证实了纬度升高使得温度、辐射、降水减少,导致蒸散发主要影响因素由降水转为土壤温度,同时蒸腾比对水分利用效率直接效应减弱,土壤温度作用增强。针对高寒旱区流域水文过程模拟中蒸散发动态及水文变量变化,本研究探索了将GR4J水文模型与改进的融雪模型相结合,流域的蒸散发过程与水文变量开展研究。模型验证结果表明,改进融雪模块可以提高水文模型的性能。三种未来气候情景下流域水循环的分析结果表明,21世纪开都河流域蒸散发显著增加、降水和径流随变暖程度和时间推移逐渐呈下降趋势;开都河流域水循环响应还将呈现明显的季节特征,其中夏季的变化非常显著。陆地生物圈模型常应用于大尺度生态水文过程的模拟,本文在全球尺度上开展了蒸散发估算数值评价研究。经通量数据验证,基于扩展三重配置法融合的蒸散发表现优于单个蒸散发产品。以融合蒸散发为参考,陆地生物圈模型普遍低估了热带森林和稀树草原的蒸散发;同时13个模型平均的蒸散发表现出季节性偏差,其偏差程度取决于纬度和干湿状况。这种蒸散发误差可能是由于陆地生物圈模型缺乏植被根系动态和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其他文献
在水资源优化配置中,需要根据预测的径流结果制定不同的方案,以期减少经济损失或增加经济效益。径流区间预测能够描述点值预测无法表示的复杂时间序列的不确定性,其中带概率分布的结果具有明显优势。径流包含了大量独立的信息特征,而单项方法因建模机制不同,只利用了径流的部分信息,忽略了某些要点。组合预测可以充分发挥各模型之间的互补作用,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本文从中长期径流预测入手,在多个数据驱动模型结构基础上建立
近年来环境污染与能源紧张等问题日益突出,低碳减排已成为党和政府的重点工作,而建筑节能是其中的重要环节。本文提出一种动态隔热相变屋面结构,在混凝土屋面结构上铺设相变材料层及动态隔热层,结合相变储热与动态隔热提高屋面的热工性能。在夏季高温时段,动态隔热层处于高热阻状态进行隔热,高温相变层通过相变进行蓄热,减少室外传向室内的热量;室外温度下降后,动态隔热层调整为低热阻状态,促进高温相变层向室外散热。在冬
目前构建水文预报模型是最常用的径流预报方法,而常见的预报模型分为机理驱动模型以及数据驱动模型两类。针对单一水文预报模型在实际预报中存在的局限性,本文以丹江口水库入库日径流为研究对象,分别构建了新安江模型以及多种数据驱动模型,并提出了一种机理驱动模型与数据驱动模型协同的径流预报技术,将两类模型进行串并联耦合。本文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构建了基于自率定-实时校正的新安江模型,利用混合复杂进化算法(S
绿水资源对于陆地生态环境维护和人类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在当前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气候变化情景下的水文循环响应的研究仍然主要以蓝水资源为主,而对于绿水资源的研究较少。庄浪河地处祁连山地区,水资源短缺为区域内雨养农业发展的最大限制条件,且带来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为深入研究气候变化情况下庄浪河地区蓝绿水的时空分布,本文以蓝绿水概念作为研究核心,以SWAT(Soil and Water Assessme
随着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提出,水电能源大力发展。水轮机转轮作为水电站的关键核心部件,将水流势能转换为旋转机械能。然而,转轮一旦发生故障,将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甚至危害人身安全。因此,亟需开展水轮机转轮故障机理分析、振动信号处理、故障诊断及相关软件开发应用等研究。为此,本文围绕转轮故障机理分析与监测配置研究、非平稳信号降噪、故障诊断模型建立与应用等关键技术问题,以奇异值分解、变分模态分解和残
针对废水中氨氮处理困难的现实,本实验以模拟氨氮废水为对象开展研究。通过单因素实验,探讨了氯与氨氮的质量比、反应时间、氧化剂投加方式和pH值等条件对次氯酸钠氧化去除氨氮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质量比m(NaClO):m(NH3-N)为8:1时,氨氮去除达到折点加氯点。以固体和液体方式投加次氯酸钠去除氨氮的最大去除率分别为70.39%和29.86%,通过比较,以固体方式投加效果显著,同时,实验反应时间为3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大批水库的建成和投运,我国很多流域已形成了以水库群为主体的防洪体系,如长江上游梯级、黄河上游以及清江梯级等,开展流域库群联合优化调度是我国水旱灾害防御工作的关键一步。在求解库群联合优化调度问题时,传统优化方法存在“维数灾”、早熟收敛、求解效率低等缺陷,所得结果虽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防洪作用,但尚存在对水库的调洪库容利用不足、对下游削峰错峰效果不够明显等问题。因此,开展流域库群联
流域水文模型,作为研究流域水文过程的重要工具,在水资源规划管理和水文预报等领域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受降水和下垫面空间异质性等因素的影响,水文过程表现出高度复杂的非线性特征,增加了水文建模的难度,影响了水文预报精度。本文通过研究降雨和下垫面空间异质性的表述方法,提出一套融合产流和汇流空间异质性的水文模型,进一步提高洪水预报精度,提升对流域产汇流现象的认知水平。本文主要成果和结论如下:(1)考虑降雨空
在当前能源紧缺的大背景下,可再生能源的需求更加迫切。水电作为一种可再生清洁能源,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作为水电能源开发利用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水电站道路选线对水电能源开发项目的建设工期和效益具有重要影响。针对传统道路选线方法耗时长的问题,论文将地理信息系统、层次分析法和智能计算方法应用到水电站道路选线研究中,对水电站道路成本计算模型和智能选线方法进行研究。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建
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推动了内陆水体水质监测方法的多元化。研究以遥感数据与大数据处理技术相结合的湖泊水质监测方法,是水利遥感大数据时代的发展需要,也是水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发展方向。论文以斧头湖为研究区域,将基础数据与图像处理算法、机器学习和分布式计算技术等方面的知识相结合,探究湖泊的总氮反演及评估技术。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根据斧头湖流域的Sentinel-2遥感影像,设计并实现了水体轮廓自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