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国有、集体企业的改制,我国的所有制结构逐步多元化,国有、集体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大幅下降,以私营企业为主体的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并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2009年,非公经济产值已占据全国产值的半壁江山;非公企业已占全国企业的绝大多数;非公企业职工人数也达到2亿多人,已超过全国职工总数的70%以上。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最大限度地把这些职工组织到工会中来,是一个关系工会自身存亡和党执政基础能否稳固的大事。近些年来,随着全国各级工会的建会努力,非公企业工会组织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中华全国总工会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工会组织,但相对不断发展壮大的非公企业职工队伍来说,实现最大限度地把职工组织到工会中来的目标,还须付出艰辛的努力。而且一些工会即使已经建立起来,由于建设水平不高,难以充分发挥作用,导致一些地方职工权益受损害、职工队伍不稳定、劳动关系矛盾激化等情况,职工合法权益没能得到很好地维护,成为构建和谐社会中一个很不和谐的因素。因此,继续加强非公企业工会组建工作,推进非公有制企业工会工作,实现劳资关系的和谐,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既是各级党委和政府应该重视的问题,也是工会组织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本文以河南省S市为个案,综合运用实证研究、文献研究、调查访谈、比较分析和数据归纳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在对河南省S市非公企业工会组建情况和问题分析梳理的基础上,以公共选择理论的假设前提即理性经济人假设为分析工具通过对政府、工会、非公企业以及职工等非公企业工会组建过程中的行为主体的分析,研究剖析了影响非公企业工会组建的原因,并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一些对策建议,以期推进非公企业工会组建工作的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