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枣园探区长6储层致密,物性差、非均质性强,为了定性、定量分析各种成岩作用与油气成藏之间的关系,本文通过先对岩心观察、沉积构造的描述,综合利用岩石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高压压汞、包裹体测温等多种分析手段。在对研究区盆地模拟的基础上,恢复了储层岩性致密史及油气成藏充注史,在对储层各成岩阶段孔隙演化的定量分析,探讨了致密砂岩成岩—成藏耦合关系。
研究区长6岩性为粉砂岩、暗色泥质砂岩为主,并且油页岩储层中夹有薄层粉细砂岩;长6地层各小层厚度在17~42m之间,总厚度85~120m。长6孔隙度8.29%,渗透率0.967×10-3μm2;岩石粒径在0.03mm~0.25mm之间;概率累计曲线多显示为两段式的以水下分流河道,其次为河口坝的三段式。孔隙类型主体为粒间孔,其次是长石溶孔;孔喉类型多为“小孔—细微喉型”。
研究区内长6储层的古温度处于60~120℃之间,平均95℃;RO值在0.56~1.12%之间,众数在0.73~0.93%之间;最高热解峰温度Tmax在400~500℃之间,众数在450~500℃之间,平均455℃;颗粒间以点—点、点—线接触为主,储层演化已到中成岩A期。
研究区原始孔隙度32.4%~38.5%,平均值35.8%,在同生阶段—早成岩A阶段(开始沉积~210Ma),储层中主要受到压实作用,减孔14.65%。早成岩B阶段(210Ma~185Ma)储层在压实、胶结两种成岩作用下,分别减孔5.12%和2.23%。中成岩A阶段(185Ma~110Ma)是一个复杂的储层孔隙演化期,压实、胶结作用分别减孔7%、2.5%,溶蚀作用增孔5.5%,总体上是一个孔隙度减少的过程(减孔4%),剩余孔隙度10%,储层已经致密化(中—晚侏罗期)。中成岩B阶段(110Ma~198Ma)压实、胶结作用分别减孔1.03%、0.67%,总减孔1.7%,最终孔隙度8.29%,储层已经致密。
包裹体温度第一期:95~105℃;第二期120~135℃,主峰温度在120~125℃。液态烃充注运移期约为123~98Ma(早白垩系中晚期);结合盆地的古地温史、孔隙演化特征、成藏时期,长6油藏具有“先致密、后成藏”的成藏耦合特征,其受烃源岩、构造、沉积相及砂体展布和储盖组合控制。
研究区长6岩性为粉砂岩、暗色泥质砂岩为主,并且油页岩储层中夹有薄层粉细砂岩;长6地层各小层厚度在17~42m之间,总厚度85~120m。长6孔隙度8.29%,渗透率0.967×10-3μm2;岩石粒径在0.03mm~0.25mm之间;概率累计曲线多显示为两段式的以水下分流河道,其次为河口坝的三段式。孔隙类型主体为粒间孔,其次是长石溶孔;孔喉类型多为“小孔—细微喉型”。
研究区内长6储层的古温度处于60~120℃之间,平均95℃;RO值在0.56~1.12%之间,众数在0.73~0.93%之间;最高热解峰温度Tmax在400~500℃之间,众数在450~500℃之间,平均455℃;颗粒间以点—点、点—线接触为主,储层演化已到中成岩A期。
研究区原始孔隙度32.4%~38.5%,平均值35.8%,在同生阶段—早成岩A阶段(开始沉积~210Ma),储层中主要受到压实作用,减孔14.65%。早成岩B阶段(210Ma~185Ma)储层在压实、胶结两种成岩作用下,分别减孔5.12%和2.23%。中成岩A阶段(185Ma~110Ma)是一个复杂的储层孔隙演化期,压实、胶结作用分别减孔7%、2.5%,溶蚀作用增孔5.5%,总体上是一个孔隙度减少的过程(减孔4%),剩余孔隙度10%,储层已经致密化(中—晚侏罗期)。中成岩B阶段(110Ma~198Ma)压实、胶结作用分别减孔1.03%、0.67%,总减孔1.7%,最终孔隙度8.29%,储层已经致密。
包裹体温度第一期:95~105℃;第二期120~135℃,主峰温度在120~125℃。液态烃充注运移期约为123~98Ma(早白垩系中晚期);结合盆地的古地温史、孔隙演化特征、成藏时期,长6油藏具有“先致密、后成藏”的成藏耦合特征,其受烃源岩、构造、沉积相及砂体展布和储盖组合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