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经典的Angle错牙合分类法是由现代口腔正畸学创始人E.H Angle医生于1899年提出,目前是国际上最为广泛应用的一种错牙合畸形分类方法。其中安氏II类错牙合是临床中常见的错牙合畸形,其症状一般为前牙为深覆盖伴深覆牙合、磨牙呈远中关系、上下颌牙弓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拥挤等。在总结以往的治疗经验中,临床医生发现深覆牙合是AngleII1患者中发生率很高的症状,同时也是治疗过程需要解决重要目标之一。因为在排齐整平阶段咬合的打开即垂直向关系的调整对矢状方向上的影响有重要的意义,故大多临床医生认为咬合的打开不再是治疗的附属目标,而是治疗的关键步骤。目前MBT直丝弓矫治技术在临床中广泛的使用,它相对于方丝弓矫治技术大大的简化了治疗的程序,使得正畸医师椅旁操作时间得以缩短;但由于MBT直丝弓矫治器尖牙轴倾度较大,故在被矫治到正常位前,常见的直丝弓托槽会使前牙在排齐过程中覆牙合加重的趋势[1]。2006年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林久祥教授发明了传动直丝弓矫治技术,它是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一种高效矫治技术,其兼顾了Begg矫治技术和Tip-Edge矫治技术的特点,其在排齐整平阶段主要是利用了带有后倾弯的主弓丝配合轻力II类牵引有助于咬合的打开。本文就使用传动直丝弓矫治技术与MBT直丝弓矫治技术治疗Angle II1深覆牙合在排齐整平前后观察的软硬组织变化。目的使用传动直丝弓矫治技术与MBT直丝弓矫治技术对Angle II1分类深覆牙合患者治疗,观察比较Angle II1分类患者在排齐整平前后的软硬组织及牙齿的变化。方法16名患者诊断为Angle II1分类错牙合,上下颌前牙为II度或以上深覆牙合、深覆盖、磨牙为远中关系者。治疗中设计拔牙为上颌第一前磨牙、下颌第二前磨牙。其中实验组(8例)使用传动直丝弓矫治技术;对照组(8例)使用MBT直丝弓矫治技术。在治疗前与排齐整平后均拍摄X线头颅侧位片及取石膏模型进行测量分析,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软硬组织及牙齿的变化。所有X线头颅侧位片均为同一人完成。集中一段时间内对X线进行定点及测量分析。同一项目测量2次,求出平均值。同时要求2次之间测量误差控制在0.5mm、或者是1.0°;如出现误差较大,则重新扫描测量。结果1.实验组平均咬合打开时间是4.0±0.5个月,对照组平均咬合打开时间是7.0±0.5个月。2.实验组中U1-NA角平均减小了14.0°、U1-NA距减小了约4.8mm、U1-L1角较治疗前增大了17.0°(P<0.01);L1C-MP距减小了2.0mm(P<0.05);排齐整平后患者上颌前牙突度减小,上颌前突得到了明显的改善。3.实验组中UMC-PPV距增大约为0.4mm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颌磨牙基本无近中移动;LMC-MPV距减小下颌磨牙平均近中移动了2.8mm(P<0.01)有统计学意义。4.在实验组中咬合打开后,鼻唇角(CmSnLs)平均增大了1.3°(P<0.05);上唇突角(NsLs-FH)减小1.1°有显著统计学意义。5.在排齐整平后,实验组相对于对照组对上前牙和上唇部的影响较大。结论1.实验组传动直丝弓矫治技术能有效的将安氏II1分类深覆牙合有效的打开,且时间较短。2.实验组传动直丝弓矫治技术在后倾弯与II类颌间牵引配合使用能使咬合打开的同时,内收上颌切牙解决唇倾问题、深覆盖问题。3.在深覆牙合打开后,实验组软组织侧貌有极大的改善,增加了患者对治疗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