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股市已经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股市,是我国资本市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201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稳金融、稳外贸、稳投资”。股票市场作为金融市场的一部分,其稳定和健康发展不容忽视。但是,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股市发展时间较短,仍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对股票市场的研究不论从学术角度还是从实践角度都有重要意义。IPO抑价上市后投资者能够获得较大正收益的现象已经在许多市场上被发现。其中,我国股票市场的首次公开募股(IPO)初始回报率位居全球第一位,多年来平均回报率很容易超过100%(新股不败)。在此背景下,新股成为了投资者抢购“炒作”的对象。现有研究发现,新股发行会对二级市场股价产生负向冲击(Song等,2018;Sun等,2013)。然而,2014年开始我国A股实施新股市值配售制度,即投资者每持有一万元二级市场的股票,才能获得申购1000股新股的权利(新股申购权)。在新股不败的背景下,投资者想要获取申购新股带来的高收益就必须持有二级市场股票,这会为二级市场带来增量资金,可能对二级市场股价产生支撑作用。那么,市值配售制度下,新股收益对二级市场股价是否有正向影响?对投资者资产配置又有何影响?2016年开始新股预缴款制度正式取消,新股申购的资金门槛几乎降为零。这导致网上和网下申购新股的账户骤增,申购新股的个人投资者爆发式增长,新股中签率也随之降低。据本文统计,2014-2015年新股月均中签率基本维持在0.4%到0.8%之间,2016年及之后新股月均中签率降至0.1%左右。取消预缴款制度后,单个投资者可分得新股收益减少,投资者可能会更倾向于购买低风险的二级市场股票,以减少因打新而持有股票所带来的不必要损失,提高总收益。同时,大量中小投资者进入市场,他们对二级市场的影响增加,可能会对市场投资风格有所影响。虽然A股新股总体表现出严重的抑价,但是不同股票的抑价程度差异较大。据本文统计,2014-2017年新股发行价在5元以内的,平均连续涨停天数为14天,发行价高于35元的基本上在5天左右,总体上发行价和初始回报率呈负相关关系。那么,新股发行价本身是否会显著影响IPO初始回报率?如果有影响,对IPO一级市场折价率和二级市场溢价率的影响是否有差异?其中的影响机制是什么?基于以上事实和问题,本文将研究内容分为六个章节:第一章为引言。这一部分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的主要问题和主要发现、本文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以及创新点。第二章为相关文献梳理。这一章主要从IPO配售制度研究、IPO与二级市场的关系研究、IPO定价效率研究三个方面出发,梳理现有国内外相关文献并进行评述,从而引出本文的研究出发点。第三章研究新股申购权(预期打新收益)对二级市场股价和投资者资产配置行为的影响。本文首先构建了一个简单的资产选择模型。紧接着,本文利用新股中签率和破板涨幅数据计算月均打新收益,用以衡量新股申购权的价值。然后实证检验新股申购权对二级市场个股收益率和投资者资产配置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1)与现金股利相比,IPO折价和溢价带来的收益是不容忽视的;(2)市值配售制度会造成二级市场股价上涨,并且新股申购权的价值越大时股价上涨幅度越大;(3)新股申购权的价值变化会显著影响投资者的资产配置,新股申购权的价值增加时,投资者会配置更多的股票甚至融资买入股票。第四章研究取消新股预缴款制度对投资风格的影响。本文运用事件研究法,以2016年1月1日新股预缴款制度取消为事件,分别以事件日前股利收益率、账面市值比为分组指标,将样本股均分为5组,计算各组在事件窗口期内的平均累积异常收益率(CAAR)。本文实证结果表明:(1)以2016年1月1日新股预缴款制度正式取消为事件,窗口期内股利收益率越高的组,CAAR值越大;账面市值比越高的组,CAAR值越大。(2)当我们以2015年11月6日取消预缴款征求意见发布为事件、使用不同的模型计算异常收益率、更换分组指标时,以上结论依然成立。总体来看,在市值配售制度的背景下,取消新股预缴款会使投资者更倾向于投资股利收益率高、账面市值比高的股票。第五章研究新股发行价对IPO初始回报率、折价率和溢价率的影响。本文参考现有研究的做法,首先计算新股实际首日回报率,并将其分解为一级市场折价率和二级市场溢价率,后实证检验新股发行价对其折价率和溢价率的影响差异。研究发现:(1)新股发行价越高,上市后的初始连续涨停天数显著越多,初始回报率显著越高;(2)投资者名义价格幻觉是造成此影响的主要原因,因此,新股发行价只会影响IPO二级市场溢价率,对IPO一级市场抑价率并无显著影响;(3)而且,新股发行价越低,在破板后的长期市场表现中显著越差;(4)由于机构投资者相对理性,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高,能够显著降低名义发行价格对IPO溢价率的这种影响;(5)投资者情绪和新股价值不确定性同样具有调节作用,但是都会显著强化这种影响。第六章总结本文的研究结论,据此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同时阐述本文研究的局限和不足,并对未来可拓展的研究方向进行梳理。本文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第一,本文将会对IPO与二级市场的关系研究、IPO配售制度研究做出新的贡献。现有研究主要从投资组合再平衡(Braun and Larrain,2009)、供给(Li等,2018;Ofek and Richardson,2000)、流动性冲击(Shi等,2018;Sun等,2013)三个方面探讨IPO对二级市场的影响。虽然研究角度各不相同,但是研究结论一致认为新股发行会对二级市场股价有负向影响。本文首次发现市值配售制度下的IPO对二级市场股价有助涨作用,丰富了IPO对二级市场影响的相关文献。同时,现有关于市值配售制度的研究基本局限于定性分析,本文填补了现有文献对我国特有的新股市值配售制度的研究空白。第二,本文将会对投资风格转变的影响因素研究做出新的贡献。已有文献对新股预缴款制度的研究较少,且以往研究主要从流动性约束的角度研究新股预缴款制度与机构投资者行为的关系(刘霞,2017)。也有研究认为新股预缴款制度取消降低了新股申购门槛、增强了新股配售的公平性(李文君等,2018)。鲜有研究围绕取消新股预缴款制度对投资者行为和二级市场的影响展开讨论。本文创新性地从投资风格的角度出发,首次发现新股预缴款制度取消后,投资者会倾向于购买股利收益率较高、账面市值比较高的股票,从而对市场投资风格产生影响,拓展了新股预缴款制度的相关研究,弥补了现有文献的不足。第三,本文的研究丰富了IPO定价效率理论、名义价格幻觉的相关文献。现有关于IPO定价效率的研究基础非常丰富,以往文献研究从供给(Miller,1977)、委托代理(Baron and Holmstrom,1980)、赢者诅咒(Rock,1986;Beatty and Ritter,1986)、商誉理论(Booth and Smith,1986)等多方面研究IPO折价的原因。另外,不乏从名义价格幻觉的角度研究金融市场异象的文献,如典型的管理层迎合理论(Baker等,2009)、低价股溢价(Fritzemeier,1936;罗进辉等,2017)等。但是,尚未有研究将这两者结合起来。本文基于行为金融理论,从名义价格幻觉的视角,研究发行价对新股折价率和溢价率的影响,丰富了IPO定价效率的相关研究。第四,本文的研究有利于增强政策制定者和监管层对IPO配售制度多方面影响的认识,有利于投资者和监管部分充分估计取消新股首日涨跌幅等制度变化带来的新股收益变化对二级市场的冲击;对政策制定者和监管层全面衡量新股预缴款制度的实施和取消对整个二级市场的影响有借鉴意义;还有利于监管层进一步了解名义价格幻觉对投资者行为的影响,对监管层充分发挥机构投资者稳定市场的作用,降低中小投资者非理性行为对股市定价效率的干扰有参考价值。本文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本文首次研究了我国股市特有的市值配售制度、新股申购资金规则对二级市场股价和投资者行为的影响。本文创新性地提出,在市值配售制度下,IPO对二级市场的影响与已有文献的发现有所不同;同时从投资者投资风格的角度出发,研究新股预缴款制度取消的影响。第二,本文首次提出新股申购权的概念并对它进行了量化,对后续相关研究有所启示。本文发现,与股利相比,市值配售制度下二级市场股票包含的新股申购权价值不容忽视。这对以股利贴现模型为基础进行的研究有一定借鉴意义。第三,本文首次将名义价格幻觉与IPO定价效率结合起来,研究了新股发行价格对IPO折价率和溢价率的影响,是对现有研究的补充。而且,由于没有历史价格的干扰,以新股为样本为研究“低价股溢价”现象提供了很好的自然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