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油中氯丙醇酯和婴幼儿奶粉中结构化脂肪的检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 : 8次 | 上传用户:hejiankim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国际上关注的婴幼儿配方奶粉中的营养添加剂(结构化脂肪)-1,3-二油酸-2-棕榈酸甘油三酯(OPO)和备受关注的食品化学污染物一脂肪酸氯丙醇酯(氯丙酯)的检测技术新进展进行了综述。研究开发出3套检测技术,优化了有关因素,考察了方法学指标,并通过实际样品测定进一步验证了方法的可靠性。OPO的检测方法实现了与其同分异构体的完全分离,且较好的适用于婴幼儿配方奶粉样品;氯丙酯酸水解的检测方法通过了FAPAS检测的国际比对考核,且与碱水解法进行比对,得到较好的相关性;氯丙酯单体的检测方法完成了仪器条件的建立,一次性分析氯丙酯单体20种,提高了分析效率,实现了对氯丙醇酯中单一组分的定性及定量。(1)婴幼儿配方乳品中OPO检测方法的研究(见第一章)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色检测器法,通过优化色谱柱种类,流动相种类、组成、比例、流速,柱温,检测器参数等,建立了婴幼儿配方奶粉中OPO的检测方法。结果:方法的最低检出限(LOD,S/N=3)为0.35g/kg,定量限(LOQ,S/N=10)为1.2 g/kg;在1.25-12.5 g/kg浓度范围内进行三个水平的加标回收实验,OPO的平均回收率在82.8%-117%之间,RSD在2.77%-9.34%之间(n=6)。方法的准确度高、精密度好,各项指标均满足检测的要求。(2)食用油中氯丙酯总量的检测方法研究(见第二章)方法:采用硫酸甲醇溶液作为酸水解液,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建立了检测植物油中3-MCPD酯和2-MCPD酯的方法。对酸的种类、浓度,水解方式、温度、时间,脱水剂种类等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方法检出限(LOD,S/N=3)为2.55-10μg/kg,定量限(LOQ,S/N=10)为8.05-33μg/kg;在质量为25~1000ng内,标准曲线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90);进行三个水平的加标试验,3-MCPD酯和2-MCPD酯的回收率在76.75-106%之间,RSD为2.73~9.55%(n=6)。并于碱水解方法结果进行对比,取得较好的相关性。(3)食用油中氯丙醇酯单体检测方法的研究(见第三章)方法:采用超高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法(LC-MS/MS法),以多反应监测(MRM)模式、化学电离源(ESI)、正离子模式(ESI+)建立了20种氯丙酯单体的检测方法。优化了色谱柱类型、流动相组成及比例、洗针液组成及体积等。结果:20种氯丙酯单体标准溶液进样结果显示,仪器最低检出限在0.2-5.0ng/mL之间,定量限在0.65~15ng/mL之间;在1.05~50ng/mL之间,标准曲线的线性关系良好(R在0.99235-0.9999之间)。初步使用食用油进行基质效应查看,发现基质效应影响较为严重,需进一步对样品前处理步骤进行优化。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了解胆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其对抗生素敏感性的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肝胆外科住院患者胆汁培养阳性的137株细菌分布及药敏结果采用WHONET 5.6软
为研究中国商品期货市场假日效应的存在性及其特征,本文从收益和波动出发,在构建学生分布随机波动模型的基础上采用贝叶斯MCMC模拟技术对中国铜、铝、橡胶、大豆、豆粕和小麦
目的分析老年胃肠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的营养风险,并对应营养风险进行肠内外营养干预,分析其对老年胃肠肿瘤患者营养及免疫系统的影响。方法收治的60岁以上的胃肠肿瘤手术患者16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对人才的需求,培养有智慧的人才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必备条件。人类也在学习和发展智慧文化,人类需要智慧。而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教育即要主动适应时代的
随着仿真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仿真软件的普及,利用计算机仿真来辅助教学已经显示了明显的优势,它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大大推动了教育的发展。量子通信是借助于量子
心理压力是个体在实践活动中对压力事件作出反应而形成的一种持续紧张的、综合性的心理状态。适度的、短暂的心理压力有助于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而过度的、长期的心理压力会对
2019年5月20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官网发布《关于组织开展全国建筑市场和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执法检查的通知》,决定在全国统筹开展建筑市场和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执法检查:具体通知
目的观察保守治疗和手术疗法治疗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于本院治疗的60例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法
为了适应电动汽车、混合电动汽车及大容量储能电池等对高功率锂离子电池的发展要求,人们对锂离子电池的功率密度以及能量密度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故进一步提升锂离子电池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