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相同单位面积下双季稻产量比单季稻高57%左右,稳定和发展双季稻生产,是大幅提高我国水稻总产的有效途径。目前我国双季稻机械化生产程度较低,生产效益不高,特别是晚稻机插秧季节紧张,适宜机插搭配品种少,机插效果较差等,制约了我国双季稻全程机械化的发展。本研究在杭州地区以不同类型的晚稻品种为材料,探讨了播种量、播种期、移栽期、栽插深度等对晚稻机插秧苗素质、生育特性及产量形成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明确了双季晚稻机插的适宜播种期。以H优518和天优华占为材料,设置3个不同播种时间(6月27日、7月4日、7月11日),同期移栽,以研究不同播种期对双季晚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推迟,H优518生育期差异不大,而天优华占第三期播种处理生育期明显推迟,前两期播种处理差异较小。播种期过迟(7月11日播种)导致晚稻秧苗素质、返青能力、LAI及透光率均出现下降,从而造成减产,主要原因是由于总颖花数、结实率及有效穗数均减少所致。表明杭州地区连作晚稻7月初播种较适宜,其中早熟品种H优518播种期弹性较大,而适当推迟播种期可以有效增加晚熟品种秧龄弹性,但推迟时间不宜超过一周。2、明确了双季晚稻机插的适宜秧龄及移栽期。选取天优华占、H优518、甬优8号、秀水03等4个温光特性及熟期各不相同的材料,统一于7月1日播种,采用不同的秧龄机插,研究秧龄对机插晚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秧龄增大,移栽期延迟,籼稻品种的齐穂期、成熟期均明显推迟,而粳稻品种生育期影响较小;籼稻迟熟品种20d秧龄移栽的水稻产量显著下降,而籼稻中早熟及粳稻迟熟品种至30d秧龄移栽产量才发生显著下降。由此看出,在杭州地区,移栽秧龄的增大对粳稻影响较小,可选用高产的中迟熟品种,移栽期控制在7月底之前,适宜移栽秧龄为20-25d,而籼稻品种作双季晚稻种植时应选用中早熟品种,适宜移栽秧龄为15-20d。3、明确了双季晚稻机插的适宜播种量。以H优518、甬优2640为材料,研究不同播量(50-150克/盘)对水稻秧苗素质及产量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种量增加,秧苗叶片生长受抑制,同时影响根部生长发育,秧苗细弱,秧苗素质差。降低播种量虽提高了秧苗个体素质,但机插漏秧率增加。大田生长阶段,高播种量处理有效增加了基本苗数,营养生长期单位面积茎蘖数多,但转入生殖生长阶段后,其分蘖消减较快,成穗率较低。分析其产量构成发现播种量的增大可以有效提高大田有效穗数,但每穗粒数和结实率出现下降。综合来看,甬优2640适宜播种量为90g/盘,而H优518可以适当减少播种量,适宜播种量为70-90g/盘。4、明确了双季晚稻机插的适宜栽插深度。以H优518、甬优2640为材料,在1-7cm范围内设置1cm、3cm、5cm、7cm等4个不同栽插深度,研究栽插深度对晚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栽插深度的增大,两品种单株茎蘖数明显减少,适当浅插可以增加水稻茎蘖的发生,提高最终有效穗数。同时,栽插深度的增大导致植株个体叶片生长受限,叶面积下降,从而导致茎叶部位干物质积累量减少,但穗部性状有所提高,尤其是每穗粒数明显增加,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有效穗数下降对产量的影响。综合来看,晚稻机插适宜的栽插深度为1-3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