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针对传统硅酸盐水泥混凝土大量使用带来的诸如建筑垃圾污染,CO2排放过多等问题提出了采用再生粗骨料完全替代天然石材,与碱激发胶凝材料结合而制备新型的碱激发再生混凝土这一思路。目前国内外对碱激发混凝土的研究或应用大多限制于天然骨料碱激发混凝土,本文则专门研究了完全使用再生粗骨料的碱激发混凝土,通过碱激发胶凝材料过渡到混凝土的方式探究了该种混凝土宏观性能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参照硅酸盐水泥混凝土设计方法建立了水固比(W/GPS)与抗压强度关系式,并围绕该计算式提出了一套基于强度的碱激发再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填补了完全再生粗骨料应用于碱激发体系的空白。在碱激发再生混凝土材料的实现以及相关性能的研究方面本文主要作了如下工作:(1)在现有研究基础上,围绕“碱胶比”的核心概念,以碱胶比和水固比两大重要参数为切入点,对碱激发胶凝材料的性能及其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试验研究,推荐了适用的碱激发胶凝材料配比范围并由此过渡到对混凝土的性能研究。(2)利用微观技术手段(X-CT、SEM-EDX等)对再生粗骨料与碱激发胶凝材料之间的界面进行了一定探究,重点关注了不同碱胶比与不同矿物组成条件下混凝土小试块界面区的结合紧密程度、微观形貌、元素组成、孔隙分布等特征,对碱激发胶凝材料的反应机理获取了一定的认知,为从源头控制碱激发再生混凝土性能作了铺垫。(3)根据试验数据,参照硅酸盐水泥混凝土的设计方法建立了碱激发再生混凝土的水固比(W/GPS)与抗压强度关系式,围绕该计算式提出了一套基于强度的碱激发再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并通过试配混凝土予以验证。(4)重点关注了界面区及其贡献,探究了该种混凝土的破坏模式。在相同配合比条件下,对比了分别使用天然骨料与再生骨料以及胶凝组分中矿物掺量不同时的混凝土性能。通过试配在试验条件下得到了以强度为目标性能的最优碱胶比,并推荐了砂率、浆骨质量比等参数的适宜取值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