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广大山区特别是贫困山区,温饱问题已经基本解决,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在保证粮食自给的基础上,合理调整农业结构,改变农业落后面貌。但其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分散经营的小农经济难以应对千变万化的广大市场,这制约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一种新的生产经营方式,对于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加快农业市场化和现代化进程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贫困地区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对促进农业现代化、摆脱贫困落后面貌具有重要意义。涞源县作为燕山——太行山特困片区内的贫困县,如何依托自身的山区资源优势,借鉴发达地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成功经验,实现本地区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使贫困农民早日摆脱贫困、走上富裕之路,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本文运用交易费用理论、委托代理理论等理论作为理论基础,采用文献综述法、部门访谈方法等方法,对涞源县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首先,在相关理论部分,讲述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含义、基本特征,阐述其理论基础,为后面的实证分析奠定理论基础。其次,以实地调查资料和统计资料为依据,结合涞源县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分析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现状与发展模式,总结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的成效,指出了龙头企业、合作组织、政府作用、农民能力四个方面在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涞源县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对策:(1)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如扩展融资渠道,发展订单农业,注重品牌建设,加强科技创新,提高产品附加值等;(2)大力发展农业合作组织,如增加组织数量,扩大组织规模;发挥桥梁作用,保护农民利益等;(3)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如制定产业规划,转换发展观念,建设服务体系等;(4)努力提升农户素质水平。基于上述分析研究,本文得出如下结论:涞源县通过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优化了农业产业结构,提高了农民人均纯收入,加快了农村劳动力转移。但其在发展中也存在问题:(1)龙头企业方面:企业规模小,利益机制不完善,品牌培育较差,农产品附加值低,资金短缺,深加工能力差;(2)中介组织方面:组织规模小,农民组织化程度低;(3)政府作用方面:政策连续性差,行政力量干预大,对农产品流通相关设施的支持力度小;(4)农民能力方面:农村劳动力的文化水平低,生产经营水平低。本文创新之处在于:以燕山——太行山连片特困地区之一的涞源县为例,从不同的行为主体角度分析了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存在的问题,为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扶贫开发提供科学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