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目的近年来的研究结果证实,肛裂的形成是由于肛门内括约肌痉挛,影响局部血供而形成的缺血性溃疡。正是由于不能改善局部痉挛产生的缺血症状,所以才使得肛裂逐渐发展为慢性化,裂口难以自行愈合。对于肛裂的治疗,现在使用较多的是对内括约肌的手术切开和“化学性”切开。尽管“化学性”内括约肌切开术尤其是硝酸甘油(GTN)和肉毒毒素(BT)在治疗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也有明显的不足之处,GTN局部外用后头痛明显,用药时间较长需6~8周;BT价格昂贵且依从性差。目前手术治疗仍然是慢性肛裂主要治疗手段。手术的方式切开内括约肌,因为操作过程中总会造成内括约肌损伤,并且损伤程度相对较大,所以日后肛门失禁的危险性是存在的,特别是随着年龄的增高,肛门静息压降低,使得这一问题更加明显。因此,如何在慢性肛裂手术治疗的同时最大程度地保留肛门内括约肌功能就成为肛肠外科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观察改良的裁缝式内括约肌切开术对肛裂的治疗效果,尤其是对术后排便功能的控制情况,为肛裂的手术治疗提供新的思路。2.方法本研究以临床研究为主,将30名临床诊断为慢性肛裂并同意接受手术治疗的,符合入组条件的患者按照手术治疗的先后顺序,每10人一组,分别采用皮下潜行内括约肌切开术,侧方内括约肌切开术作为对照组,改良的裁缝式内括约肌切开术作为实验组,比较①术前及术后一周患者排便疼痛改善情况;②便后肛门持续疼痛缓解情况;③术后恢复时间;④术后近期恢复情况;⑤切口感染率;⑥术后3个月复发情况;⑦术后肛门功能变化情况。3.结果通过对皮下潜行内括约肌切开术、侧方内括约肌切开术和改良裁缝式内括约肌切开术的临床观察进行总结我们可以发现,在本次试验中,短期临床效果满意,所有患者均于术后4周恢复。就统计结果而言,在术前及术后一周疼痛情况,术前及术后便后肛门持续疼痛情况,术后恢复时间这几点上,三种方法在疗效上没有体现出明显的差异,效果比较接近。对于术后肛门排便功能改变情况来看,虽然试验组取得了较满意的临床效果,但统计学上不能说明与其他两组差异显著,有待大样本临床观察来进行证实。侧方内括约肌切开术术后相对发生感染可能性大于试验组,但复发机会相对较低。而试验组术后引流通畅,伤口愈合效果较好,但相对由于切开的仅仅是部分内括约肌,所以还存在复发的可能性。进一步的结果,仍需大样本临床观察来证实。4.结论改良的裁缝式内括约肌切开术,能够有效地改善肛门内括约肌的血供,且术后感染的可能性较低,恢复较快。尤其对术后短期内,肛门内括约肌对液便的控制功能影响最小。能够较明显地减少术后肛门失禁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