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中国大陆的局势越来越紧张,南洋地带的华侨的反日情绪与日俱增。1936年10月初,鲁迅、矛盾、巴金、洪深、冰心、周瘦鹃、包天笑等21位文艺界代表人物共同发表了《文艺界同人为团结御侮与言论自由宣言》,呼唤文艺界对抗日工作的团结。直到1937年的七七事变,南洋地带的抗日情绪更是沸腾到极点,新加坡中华总商会领先组织了侨民大会和组织救济祖国等筹赈活动。当时《光明日报》副刊《努力》的编者道:“在目前这个大动乱的时代,——唯一的路线只有大家联在一起,站在同一的战线,努力杀退了我们民族敌人的吼声。同样地,新兴阶级的诗人们,也应该站在国防的最前线,尽量地舍下个人主义的内容与形式,跑向现实主义的路线之最前面,去和时代合拍,与大众同流,抒出时代与大众的吼歌,用着他伟大的精神,巨声地唱着大众的声音。”南洋作家便是在这种非常时代的呼唤中,热烈地通过文艺作品担任起抗战的责任,新马文艺界由此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文艺高峰期。铁抗先生正是这个年代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之一铁抗先生作品的研究现状处于罕见,我们认为主要有两项原因。首先是铁抗先生蒙难于日军实行的“大检证”之后,新加坡接着便沦陷了三年零八个月,沦陷期间的文艺活动和研究基本上是被弄断的。战后,新加坡仍处于动荡时代,学术界和政府机关首要关注的是国家的未来、稳定和发展,文艺作品方面的研究是有限的。其次无疑是因铁抗先生逝世得早,若他能在战后继续创作,其作品必定会受到更高的注目。方修先生(本名吴之光,新加坡文学历史研究专家,已故)于1979年编写了《铁抗作品选/方修编》,收集了铁抗先生大部分分散于各种载体的作品,让我们有机会接触到铁抗先生的精品。骆明先生(原名叶昆灿,新加坡著名学者、作家)于2006年编撰了《铁抗研究专集》,继续收集了许多关于铁抗作品的读后感、文艺争论和前代作家对他的回忆录,让我们能深入铁抗先生遇难前的生活。我们认为铁抗先生作品的研究还有许多可以补充的方面,发展的空间还很辽阔。笔者希望能通过这份论文更深入地探讨铁抗先生的作品。我们即将通过第一章收集目前存有的资料,了解铁抗先生蒙难前的生活,探索他的家庭背景、文化基础和灵感来源,了解他写作的动机。在第二章,我们将研究铁抗先生的中篇小说《试炼时代》,探索小说对抗战工作的贡献、写作手法的特点和艺术色彩。我们也会在第三章探索铁抗先生的另一部中短篇小说《白蚁》中的特点,尤为作品中使用的讽刺手法。我们也会设法了解铁抗先生这两部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在写作方向和内容上的转变和原因。最终,我们将会在第四章参考铁抗先生在抗战时期与其他南洋作家之间的辩论,分析他们的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