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抗文学作品研究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rstlw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中国大陆的局势越来越紧张,南洋地带的华侨的反日情绪与日俱增。1936年10月初,鲁迅、矛盾、巴金、洪深、冰心、周瘦鹃、包天笑等21位文艺界代表人物共同发表了《文艺界同人为团结御侮与言论自由宣言》,呼唤文艺界对抗日工作的团结。直到1937年的七七事变,南洋地带的抗日情绪更是沸腾到极点,新加坡中华总商会领先组织了侨民大会和组织救济祖国等筹赈活动。当时《光明日报》副刊《努力》的编者道:“在目前这个大动乱的时代,——唯一的路线只有大家联在一起,站在同一的战线,努力杀退了我们民族敌人的吼声。同样地,新兴阶级的诗人们,也应该站在国防的最前线,尽量地舍下个人主义的内容与形式,跑向现实主义的路线之最前面,去和时代合拍,与大众同流,抒出时代与大众的吼歌,用着他伟大的精神,巨声地唱着大众的声音。”南洋作家便是在这种非常时代的呼唤中,热烈地通过文艺作品担任起抗战的责任,新马文艺界由此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文艺高峰期。铁抗先生正是这个年代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之一铁抗先生作品的研究现状处于罕见,我们认为主要有两项原因。首先是铁抗先生蒙难于日军实行的“大检证”之后,新加坡接着便沦陷了三年零八个月,沦陷期间的文艺活动和研究基本上是被弄断的。战后,新加坡仍处于动荡时代,学术界和政府机关首要关注的是国家的未来、稳定和发展,文艺作品方面的研究是有限的。其次无疑是因铁抗先生逝世得早,若他能在战后继续创作,其作品必定会受到更高的注目。方修先生(本名吴之光,新加坡文学历史研究专家,已故)于1979年编写了《铁抗作品选/方修编》,收集了铁抗先生大部分分散于各种载体的作品,让我们有机会接触到铁抗先生的精品。骆明先生(原名叶昆灿,新加坡著名学者、作家)于2006年编撰了《铁抗研究专集》,继续收集了许多关于铁抗作品的读后感、文艺争论和前代作家对他的回忆录,让我们能深入铁抗先生遇难前的生活。我们认为铁抗先生作品的研究还有许多可以补充的方面,发展的空间还很辽阔。笔者希望能通过这份论文更深入地探讨铁抗先生的作品。我们即将通过第一章收集目前存有的资料,了解铁抗先生蒙难前的生活,探索他的家庭背景、文化基础和灵感来源,了解他写作的动机。在第二章,我们将研究铁抗先生的中篇小说《试炼时代》,探索小说对抗战工作的贡献、写作手法的特点和艺术色彩。我们也会在第三章探索铁抗先生的另一部中短篇小说《白蚁》中的特点,尤为作品中使用的讽刺手法。我们也会设法了解铁抗先生这两部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在写作方向和内容上的转变和原因。最终,我们将会在第四章参考铁抗先生在抗战时期与其他南洋作家之间的辩论,分析他们的论点。
其他文献
彝族是一个极具口头艺术创造力的民族,有着悠久的口头叙事传统,口头文学异常丰富,内容繁多,在文字还没产生之前,彝族民众就用自己的智慧集体创作口头文学,以口耳相传的形式世
林语堂丰富复杂的人生经历和学术创作使他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个独特性的存在,因此,对他的研究也显得较为复杂。他学贯中西,既受到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又吸收借鉴了西方文
新疆古称西域,历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多文化并存的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与厚重的历史文化,为这块贫瘠的土地增添了些许魅力,同时也培育出了诗歌的种子。随着新中国成立
美学思想是一个含义十分丰富的文学理论概念。为了更好地把握这一概念,也为了论述的方便,这里特意将这一概念的含义框定为顾贞观《弹指词》文本的美学内涵,即《弹指词》所隐
《分門古今類事》是宋人委心子編纂的専門蒐集天命前定故事的類書,其編纂目的是為了發明天命前定信而有證,以警誡奔競、躁進之徒。此書序中編者自稱委心子,據書中信息知其父為宋
当软件系统达到一定的规模和复杂程度时,识别和提取软件生产中的需求变得非常重要。应急领域地震、消防、交通、卫生系统的建立有助于帮助政府或职能机构迅速、主动、有效地
清代文学研究中,传记理论的研究相对薄弱,这与清代传记理论呈现出的大总结与大繁荣的特点并不相符。本文选择清人论传记创作的材料论、真实论、叙事论和人物论四个方面进行研
调湿材料是指不需要借助任何人工能源和机械设备,以自身的结构特点感应所调空间空气湿度变化,当空间湿度超过一定范围时,将自动吸收或者释放水分以达到调节湿度效果的材料。
楚元王家族是西汉最著名的文学家族。该家族的始祖为汉高祖刘邦之弟、楚元王刘交。刘交崇儒传《诗》,非常重视子弟的《诗》学教育。此后,刘富、刘辟彊、刘德三代艰苦经营,继
现代意义上的文学制度是从晚清开始并随着文学市场化的发展而逐步产生的。在晚清和现代文学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文学制度基本保持了自由开放的面貌,但是到了延安时期,随着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