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十二五”规划,把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继续广泛在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优先位置,并在政策上给予特殊支持。而作为西部最具经济活力的的成渝经济区,以其迅猛的发展态势,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与此同时,成渝经济区也正凸显出一些新问题和新矛盾,工业在成渝经济区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在面对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及国内经济下行压力的影响下,成渝经济区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越来越突出,而国内的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区通过区内合理的产业分工与合作,继续实现着区域经济的稳定增长。成渝经济区作为继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之后,最有可能成为我国第四个经济增长极,如何在经济区内部通过展开合理的分工协作,优化产业结构,实现成渝经济区产业一体化,对于打造中国的“第四增长极”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论文以促进成渝经济区产业一体化的实现为目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以成渝经济区为例,首先采用社会总产值结构分析、区内三次产业结构分析等定性分析方法,对区域的总体情况进行了总体评价。然后采用了计量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对成渝经济区近十年的经济增长与区内三次产业的关系进行了定量的测度,利用区域经济学里经常使用的结构相似系数对区内的各个城市之间的产业相关性做了进一步的剖析。最后在借鉴国内其他经济区域的成功经验上,并结合成渝经济区自己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本论文的主要结论如下:成渝经济区的第二次产业为整个经济区的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成渝区域经济内部的产业同构现象十分明显,为了更好地促进成渝经济区的发展,我们需要抓住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这样一个个机遇,顺应时代潮流,明确成渝经济区主要城市功能的定位、加大价值链的分工协作等方面力度,加快成渝经济产业一体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