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保证国家社会经济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审计监督在货币经济政策目标和财政经济目标实现,以及公有制经济体制改革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预算执行审计则是审计监督发挥免疫系统功能的重要表现形式。此外,伴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化,作为财政审计工作的重点,我国对预算执行审计提出了更高要求。预算执行审计必须围绕经济建设为中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常态要求,符合供给侧改革的现实需要,依据客观事实,采用创新方法,能够深刻揭示财政违法违纪问题,发现经济体制的问题,提出经济结构优化建议,提升各审计单位的财政资金管控能力,发挥财政资金的效益和效率,促进地方经济健康长远发展。本文紧紧围绕预算执行审计热点,在对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相关的免疫系统理论以及公共财政理论等相关基础理论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在理论支持下,基于基层W区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为具体案例,结合个人工作实践,通过分析基层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状况,探讨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在分析问题成因的前提下,结合实际情况提出科学性解决方案。采用案例分析法以及归纳总结法,对基层W区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研究发现,存在多方面问题:一是审计覆盖面不足,对政府债务审计关注不够;二是未对审计出的疑点查深查透,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偏重事后审计,未将预算绩效管理情况纳入审计;三是数字化审计技术不完善,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人力储备不足,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组织方式不顺畅;四是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结果反馈机制不完善,审计公告缺失,后期审计结果的问责机制不健全。进一步分析发现,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法律基础不健全,包括预算编制审计主体法律定位不明确、绩效管理审计未形成法律体系、审计问责机制健全;二是区级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外部监督机制不健全,包括区级人大、财政、审计的动态联动监督不够、区级审计公开制度的不完善、区级审计整改方面缺乏联动;三是区级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管理滞后,包括区级审计组织形式与工作量不匹配、区级审计人员能力与审计技术手段要求不匹配;四是财政预算执行审计文化机制缺乏,包括区级审计单位缺乏审计文化培育机制、区级审计人员的大局意识不强。结合论文研究结果,笔者认为,可以从多方面完善基层地方政府的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体系,具体包括:一是完善财政预算审计法律制度体系,包括强化预算审计法律主体地位,细化预算审计法律内容,构建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全覆盖制度以及基于法律层面强化财政预算执行审计项目的统筹规划;二是健全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内外部监督机制,包括构建人大、财政、审计的动态联动监督体系,合理利用外部审计力量;三是完善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外部公示体制,比如通过提升信息化建设能力,综合采用微博、抖音以及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方式及时公示审计结果,提升内部管理效率;四是建立财政预算执行审计文化,包括构建审计单位内部文化培训机制和加强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队伍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