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性”是多元的、个体化的、形态各异的;也是规训的、社会化的、被建构的。性教育是关乎人性和社会化发展的系统工程。然而,当今中国却面临着性教育政策难以落地,学校性教育缺位,家庭性教育缺失的尴尬境况。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极速发展、移动社交媒体的普及,改写了人们交流互动、获取信息和表达意愿的方式。大学生是使用移动社交媒体的中坚力量,也是受其影响最深远的群体。性作为人类最基本的生存本能,在性教育整体失语的大背景下逐渐向移动端转移。性知识的获取、性认知的建构、性爱表达的方式、性爱互动的形式等在移动社交媒体时代均发生了新的变革,移动社交媒体成为了大学生网络性行为的隐秘之地。 本研究通过“主体建构”视角的引入,运用虚拟民族志和深度访谈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移动社交平台中大学生网络性行为这一切入点去洞悉当代大学生真实的、深层次的性爱类型、主观感受、体验经历;考证移动社交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性行为的卷入规则、运行机制以及基本类型。研究认为,大学生在移动社交媒体中,业已构筑起一幅既源于现实又不同于现实社会规范的网络性行为社会图谱。大学生的网络性行为呈现出多元化、多样性的形态:性信息渠道不断拓宽,虐恋、LGBT等性少数群体出现移动端的网络群聚,网络色情纵深发展,性交易愈加隐匿化,网络性爱沉溺者进行极端的自我救赎。移动社交媒体时代,纷繁复杂的网络性行为带来诸多深层次影响:引发大学生性认知的偏差性建构,构筑了性少数群体身份认同的“理想国”,为性别“赋权”,诱发网络情色的耽溺,以及导致大学生性亚文化的畸变。性不仅是主体建构的产物,也受制于传媒、社会、文化等复杂社会环境因素的作用,因此,性也是社会建构中的主体建构。文章在分析影响和剖析原因的基础上,试图探求移动社交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性行为与中国当代性教育之间的根本矛盾;结合大学生的主体权力、社会文化环境和移动网络技术发展现状,提出为顺应社会发展需要、符合大学生切身诉求的整合型性教育理念。在中国性教育难以有效开展的当下,通过搭建性教育服务平台,深化性教育资源开发,打造性教育学习空间,以及创新性教育评价体系等多元路径,依托移动网络和社交媒体实现整合型性教育的开展。当然,这一教育路径的实施还需要依托多维立体的结构层次、多位一体的系统搭建,并有效得到政策法规扶持,资金技术持续投入以及安全体系搭建做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