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英语言中的文化空缺现象与对外汉语教学

来源 :沈阳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tengy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学习汉语的人群当中,使用英语的人占相当大的比重,而英语所体现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思维方式、世界观、价值观是西方文明的典型代表,与代表中华文明的汉语大相径庭。作为两种成熟的语言,英语和汉语都各自承载着许多截然不同的文化现象和文化意义。这些由文化差异所造成的语义、语法和语用上的差异现象很多,甚至有一些现象是一种语言有,而另外一种语言所全然没有的,这就出现了“空缺”。在以往对文化空缺现象的研究中,翻译学、跨文化交际学方面的学者成果颇多,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者中,较少有学者涉猎,成果也不多。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由汉英语言的文化空缺现象入手,界定了语言学意义上的文化空缺现象,即汉语和英语之间由于巨大的文化差异造成的语言要素和语用规则的不对应现象。通过对大量文化空缺现象分类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了文化空缺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对的基本原则和教学建议。由于不同阶段学生特点和需求的不同,以及不同课程类型的教学目的不同,本文分别对不同阶段学生和不同类型课程提出了具体的教学对策,以期对教学实践中所涉及的文化空缺现象的教学有所帮助。   本文共分四章。   第一章是引言,首先论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其次是关于文化空缺现象研究的文献综述,最后介绍了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第二章由汉英语言的文化空缺现象入手,界定了语言学意义上的文化空缺现象,即汉语和英语之间由于巨大的文化差异造成的语言要素和语用规则的不对应现象。然后分别从语言要素的角度将空缺分为语音空缺、语义空缺、语法空缺和语用空缺四大类;从空缺的程度将空缺分为全空缺、半空缺和冲突空缺三种。最后总结出了文化空缺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   第三章提出了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对的基本原则,认为对外汉语教师要具有对双文化意识和多元共生、多元对话、求同存异的意识,认为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应该遵循阶段性原则、适度性原则、代表性原则和交际性原则。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建议应该了解文化空缺,重视负迁移影响;了解教授对象,重视文化因素导入;了解语用规则,重视交际教学;了解时代特征,重视新语言现象。   第四章分别对不同阶段学生和不同类型课程提出了具体的教学方法,以期对教学实践中所涉及的文化空缺现象的教学有所帮助。
其他文献
本文试图通过对具体的批评文本的分析、从两个维度来研究我国20多年来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1、我国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是如何从对男权批评的依附到试图确立女性言说主体、建
以报道灾难性事件为主要特征的灾难报道,因灾难性事件意外出现具有突然性,冲突剧烈具有震撼性,后果严重具有负面性,影响广泛、深远,具有社会性,因此备受各方的关注。灾难新闻具有与
粤语是广西通用的汉语方言之一,也是分布较广的汉语方言之一。本论文选取南宁、北海、梧州、百色、龙州五个调查点,以中小学生为调查对象,从每个调查点选取600个学生,共3000名学
本文重点论证了现代汉语多功能“x是”并向性语法化的历程以及其动因和机制。第一章,我们明确了本文的研究对象和研究任务。本文选择的研究对象是现代汉语中多功能的“X是”,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