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社会工作机构的发展多承接政府购买项目,大多在政府政策与资金的支持下得到发展,且涉及儿童、青少年、妇女、社区等多个领域,人力资源成为机构在开展项目时必须考虑和解决的问题,而处于发展中的社会工作机构的专业社会工作者人数有限,志愿者就成为开展项目的重要的人力资源,在一些大型的民生工程中,志愿者的数量可以达到100多人,如何对这些志愿者进行有效管理也是社工机构一直在探索的问题。在专业社会工作人员不足的情况下,引入志愿者,采取社工+志愿者的模式不失为一种好方法,两者加以合作可以取得双赢的效果,社工为志愿者传授专业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的技能;志愿者可以凭借其广泛的生活经历和人际关系帮助社工链接资源。本文首先梳理了志愿者管理、志愿精神等文中多次提到的基本概念以及激励因素——保健因素理论。其次以太仓市Q机构为例,介绍其在政府购买项目“爱心社暑托班”中的管理志愿者的情况,其中特别介绍了志愿者培训这一主要流程,分为志愿者团体辅导、志愿者团体建设以及管理员辅导会议,并且分别对其效果进行优缺点的分析。利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方法从他人和自身的视角来发现机构在志愿者管理中出现的优势,包括:管理程序较完备、运用网络等新媒体资源、为志愿者提供适当的补贴、对志愿者足够重视、为志愿者提供应急能力培训;缺点包括:缺乏志愿者注册机制、培训的专业性和趣味性不够、对志愿者的情感管理不充分、惩戒措施和退出机制不足、激励形式单一。针对这些缺点提出相应的对策,包括:建立注册机制、培训内容符合志愿者需求、重视情感管理、惩戒措施与退出机制相结合、丰富激励形式。本文通过志愿者的管理加以研究,不仅可以更深入地探讨社工与志愿者合作的优势,而且指出Q机构在志愿者管理方面的优势和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可以促进机构本身的发展,同时也可以为其他机构在志愿者管理的问题上提供一种符合自身发展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