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国家的统治工具,公安机关担负着各项艰巨的责任:保护广大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打击各类违法犯罪、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等等。而基层警察作为公安机关的中坚力量,处于公安管理体制的最前沿,是整个警务战略战术、职能任务最直接、最具体的贯彻者、执行者、体现者,是警察群体与人民群众联系的纽带和窗口,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着公安机关的整体形象,从而进一步影响社会的治安与稳定。然而当前社会,基层警察的执法行为往往得不到群众的认可和应有的尊重:警察在执法过程中遭遇暴力袭警、威胁辱骂等等。一向被当作是强势力量的警察队伍变成了挨打受骂,甚至流血流泪的弱势群体,当然,不是所有的公安干警都会有如此遭遇,只有广大一线执法警察才能体会如此痛点。这不能不反映出现如今基层警察在执法中权威弱化问题的尖锐性和严峻性。本论文以权威理论和破窗理论为基础,从基层警察的执法特点入手,基层警察的工作贴近广大群众,直面社会矛盾,其工作特点和其他警察群体有一定的区别,主要体现在执法行为的涉众性、强制性、多样性、公开性以及自由裁量权较大几个方面。这些特点使其工作特别容易引起部分公众的不满,同时也使其容易成为社会的焦点,容易受到舆论的质疑,进而矛盾也容易转移到警察个人或其所在的公安机关。具体通过执法对象在警察执法过程中进行的暴力袭警、软性抗法以及恶意投诉诬告等行为方式表现出来。透过基层警察权威弱化的表现,结合近几年来的大量真实的典型案例以及通过对一些基层警察的深度访谈,运用文献法、案例分析法、深度访谈法分析了当前基层警察在执法过程中权威弱化的原因:管理方面因为对警察角色及职责定位的模糊、警力资源配置不合理、政府滥用警力、执法规范化不足;法律方面由于行使职权的法律依据不够完善、警察执法权益不能有效保障、执法警察的警械武器权保护力度弱;媒体方面是负面舆论主导,正面宣传不足、媒体为搏眼球,失实报道;警察自身方面滥用职权,执法不公、特权思想严重、警务能力不足等这些原因都大大削弱了基层警察执法过程中的权威。最后,根据原因从健全管理机制、完善立法和强化舆论管控、加强警察自身建设等角度提出强化基层警察权威的可行性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