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原因性心源性猝死者心房肌SCN5A和ANK2的表达及意义

来源 :青岛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20099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不明原因性心源性猝死者(Sudden cariac death, SCD)右心房心肌细胞中SCN5A和ANK2基因在蛋白质水平的表达及其法医学意义。方法:选取2011-2013年青岛市尸体解剖鉴定中心心脏标本58例,根据患者死因及相应部位的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Eosin, HE)染色结果分为3组:A组为对照组,共20例,分别为因肝破裂死亡者6例,因交通事故损伤而致死者8例、自缢身亡者4例、高空坠落致死2例,B组为因器质性心脏病变致SCD,共20例,分别为冠心病致SCD者13例,病毒性心肌炎致SCD者3例,扩张性心肌病致SCD者4例,C组为不明原因性SCD者,共18例。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三组标本右心房心肌细胞中SCN5A和ANK2的表达,用Image-Pro Plus软件对图像进行处理,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HE染色结果显示:A组部分心肌标本未检见明显异常,B组冠心病致SCD者心肌标本可见冠状动脉前降支、左旋支及右冠状动脉出现不同程度的粥样硬化;病毒性心肌炎致SCD者心肌标本中可见细胞间质增生、水肿、大量炎细胞浸润;扩张性心肌病性猝死致SCD者的心肌标本检见心肌细胞存在程度不一样的肥大或萎缩,C组心肌标本未发现明显异常。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SCN5A在A组的右心房心肌细胞的细胞膜上呈阳性表达,吸光度值与B组之间的差异较小,并没有统计学意义(t=0.318,P>0.05),但均高于C组(t=3.484,3.561,P均<0.01)。ANK2在A组右心房心肌细胞的细胞质中呈阳性表达,其吸光度值与B组的吸光度值之间的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t=0.223,P>0.05),但两组与C组的吸光度值之间的差异显著(t=2.878,2.519,P<0.01,P<0.05)。等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三组右心房心肌细胞中SCN5A和ANK2的吸光度值间均不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r=0.324,-0.014,-0.159,P>0.05)。结论:不明原因性SCD者右心房心肌细胞中SCN5A和ANK2表达的变化,提示其与不明原因性SCD的发生相关,尚未发现两者的表达在不明原因性SCD者右心房心肌细胞中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
其他文献
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视觉平面化正逐步进入视觉立体化,全景漫游技术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发展壮大.全景漫游交互设计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并能在虚拟的环境下呈现虚拟空间中的
目的:分析30株白假丝酵母临床分离株中三唑类抗真菌药物耐药株的耐药机制。  方法:1.采用实验室常用抗真菌药敏试验方法(ROSCO纸片扩散法、ATBFungus3药敏板条法)对临床白假丝
急性冠脉事件是导致心肌梗死的最主要因素之一,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并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1]。心肌梗死后由心脏中的永久性细胞产生的各种趋化因子使成纤维细胞被激活并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