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烯—乙烷分离用π络合吸附剂的研究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ljyxq135713025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烯烃-烷烃的分离是石油化工行业中重要的分离过程,其中以分离乙烯-乙烷最具代表性。在烯烃厂,一直以来使用低温精馏方法分离乙烯-乙烷。尽管精馏是一种非常成熟的工艺,但能耗巨大,研究人员一直致力于寻求一种高效、节能、低成本的方法以取代低温精馏。π络合吸附分离作为一种介于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之间的新型吸附分离技术,引起了科学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其关键是开发具有高选择性的π络合吸附剂。本文在课题组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借助现代分析方法,对乙烯-乙烷分离用π络合吸附剂的吸附机理、载体改性、组成优化、稀土添加影响以及新材料开发等作了一些新的探索。具体的研究内容可归纳如下:通过分子轨道计算对CuCl络合吸附C2H4的行为进行了分子模拟研究,并在计算过程中考虑了载体活性炭的影响因素,确定了活性炭上CuCl与C2H4作用的微观吸附结构,结果表明:CuCl在活性炭上的负载对位置有明显的选择性,CuCl以铜端选择吸附在活性炭表面的顶位和桥位上,顶位吸附最强。C2H4与Cu(I)发生络合作用时形成对称的三元环结构,一个CuCl分子至多只能吸附一个C2H4分子。吸附能与键长的计算结果显示,由于载体炭的作用明显削弱了Cu(I)与C2H4之间的络合反应强度。通过对载体活性炭的改性及CuCl负载量的优化研究,制备出了选择性吸附乙烯的载铜活性炭吸附剂,并对所制吸附剂进行了一系列的表征分析,考察CuCl在活性炭表面分散的结构状态。研究发现,络合吸附剂NAC无法有效地用于C2H4-C2H6体系的分离,其主要原因在于乙烷在活性炭上较强的物理吸附会影响到络合吸附剂对乙烯的吸附选择性;其次,乙烯的络合吸附量偏低也影响了吸附剂的分离效果。活性炭上CuCl的分散能力越强,吸附剂对乙烯-乙烷的分离效果越好。增大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和表面含氧官能团的数量,都将有利于CuCl在活性炭表面的分散。对活性炭的改性研究结果表明,双氧水改性和氢氟酸改性皆可使载铜活性炭吸附剂对乙烯-乙烷的分离性能有很大的改进,但双氧水改性的效果更明显;且双氧水处理时的反应条件温和,不产生附加污染物,其操作易于
其他文献
《周易引经通释》,清代李钧简著,成书于嘉庆十六年。李钧简,字秉和,一字小松,湖北黄冈人,乾隆五十四年进士,官至仓场侍郎,平生著述不多,传世以《周易引经通释》为主。此书于
本文讨论了用于铝合金晶粒细化的中间合金研究与应用现状 ,在分析细化机理的基础上对新型细化剂AlTiB  Re中间合金进行了初步探讨 ,结果表明 ,该中间合金是一种高效长久的
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及观念的改变,人们的对于室内装饰及个性化的要求越来越高。手绘纹样作为一种室内装饰手段,表现出了浓厚的艺术气息,深受家居装饰者的喜爱。手绘纹样类
为实现彩色图像噪声的滤波,基于遗传算法技术构建了一种新型的彩色图像滤波器,在彩色图像的矢量中值滤波过程中,该滤波器利用遗传算法具有寻找全局最优解的能力,获得滤波器窗
<正> 迄今为止,对"扬州八怪"之一杨法的研究还不是很多,究其原因,一是历史资料中有关的记载匮乏,二是传世作品不多,且相当一部分没有纪年。这两点给研究带来较大难度。而现有
期刊
<正>在《秋兴八首(其一)》的教学中,我通过一问一答、一引一读的方式给听课者展现了一个互动交流、充满学识的课堂。在教学中,我从开始由"兴"引起对全诗感情基调的整体感悟到
对中国的大多数企业尤其中小型的民营企业而言,国际化经营还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本文通过总结我国民营企业跨国经营现状,分析了我国民营企业跨国经营活动的面临的主要问题,并
宋仪望兼有着诗人、士大夫、心学家多重身份。受到明代中期与之同时代的著名文人士子的高度赞誉。他历经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四朝,仕途三起三落。目前无论是在基础文献整理
在新时代发展下,各项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传统城乡规划建设工作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发展的要求,需要不断融入新技术、新方法、新理念。当前,大数据与智慧城市技术在城乡规划
<正>一.总要求为了帮助向本刊投稿的作者按规范著录参考文献,现将常见类型文献的著录格式作如下要求。本刊要求双语参考文献,所有的中文参考文献均需附英文译文,示例如下: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