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下,电子商务走进千家万户,第三方支付蓬勃发展,客户数量和资金规模都稳步上升。以支付宝为例,支付宝2017年度账单称全国现有用户5.2亿,其中移动支付占比82%。媒体估算,2016年网上支付交易规模达2085.0万亿元,移动支付规模达157.6万亿元。这其中,支付机构办理资金支取之间,会形成巨大的资金沉淀,即客户备付金。根据人民银行《2017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中的“非金融机构存款”栏目的填报金额和支付机构的交存比例,可以估算出当下客户备付金的规模约为6000亿元左右。第三方支付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做出巨大贡献,近年被媒体称之为“新四大发明”之一。近来,监管机构出于资金安全的考虑出台多项制度对客户备付金进行监管,同时将推进建设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清算平台,以完成对客户备付金的集中存管,并在这基础上进行资金的划拨和调取,以响应客户的充值、提现、转账、投资等种种需求。当下,监管文件明确客户备付金不属于支付机构的自有财产,而是由客户拥有所有权。但这一规定仍然面临财产法的质疑,同时,部门规章也不能创设物权。因此,客户备付金所有权仍需要统一在货币资金所有权的法律体系中。在此基础上,客户备付金的使用权,以及备付金孳息的归属都应建立完整的逻辑基础,进而与当下支付实践和监管要求相协调。进一步地,当支付服务已经深刻影响国民生活之时,应考虑赋予对客户备付金额外的破产保护。在这一思路的引导下,该文除引言与结论外,正文由以下四部分组成:第一章,研究客户备付金的性质。首先是明确客户备付金的概念和产生过程,并估算当下客户备付金的规模现状。其次研究客户备付金的所有权归属。客户备付金所有权是文章所涉所有问题的逻辑基础,现有监管文件将其明确为客户所有,但这一规定需要在货币资金所有权的法律体系中逻辑自洽。客户备付金是以支付机构的名义存在托管银行,且与支付机构自有财产账户分离,未出现资金混同,不能简单适用货币资金的“占有即所有”原则。比较了各种学说,文章认为,应在消费保管合同的框架内,确定作为保管合同的标的物客户备付金由客户所有。第二章,研究客户备付金的使用权。基于保管合同,当事人可协商是否授权保管人使用保管物。当下,客户备付金的使用受到了严格限制,庞大的资金沉淀将造成效率的低下,影响支付机构和银行的流动性安排。为此,人民银行负责人答记者问时明确表示,支付机构可对客户备付金日间使用,但需当日结清头寸。借鉴域外经验,基于对支付机构运算和服务成本的分析,文章认为可通过事先协商制度,让客户授权支付机构在合理范围内使用客户备付金。第三章,研究客户备付金的孳息归属。《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存管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第35条曾采纳部分学者建议,借鉴美国等相关经验,将客户备付金的部分孳息作为支付机构的合法收入。但此条款在正式文稿中被删除,备付金孳息归属重回模糊状态。文章分析,保管合同中当事人可协商决定保管物孳息归属。同时,依据科斯定理,应设计交易成本最小的产权制度,以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备付金孳息逐笔返还或整体平均分配,都将制造巨大的运算和服务成本,客户和支付机构之间达成合意也需要支付谈判成本。此时,将备付金孳息分配至支付机构将是较优的权利安排。这一安排也应服从于当事人协商的结果。第四章,研究客户备付金的破产保护问题。依据监管定位,支付机构破产时,客户拥有客户备付金的所有权,应直接适用取回权而得到保护。但实践中客户直接承担支付机构的经营风险,在破产时难以得到有效偿付。当下客户备付金规模巨大,影响面广,应提高对客户权益的保护。文章认为,基于客户备付金的所有权归属和保管合同的逻辑,应确认客户备付金在破产时受到与存款相同程度的保护,即在企业破产时,客户备付金应作为先顺位债权,优先于其他债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