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铁循环渗氮淬火表面晶粒超细化工艺研究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sse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晶粒细化是提高金属材料强韧性的有效方式之一,针对材料表面的晶粒超细化一直是表面强化技术的研究热点。本文以工业纯铁为研究对象,基于循环淬火晶粒细化技术,设计了循环渗氮淬火工艺,并通过优化渗氮淬火工艺参数,实现了工业纯铁表面晶粒的超细化甚至纳米化。同时采用多种表征手段研究晶粒细化过程,探讨了循环渗氮淬火过程中渗层的组织演变和晶粒纳米化机理,采用硬度、拉伸试验表征细晶层力学性能。首先研究不同循环渗氮淬火工艺对晶粒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750~850℃低压高温渗氮+循环淬火的工艺中发现渗氮后循环淬火能够显著细化表面晶粒,在750℃渗氮+淬火3次后表面晶粒从原始铁素体30~50μm的晶粒尺寸细化至2~3μm。升高渗氮和淬火温度至800和850℃后晶粒细化程度降低,说明氮含量和淬火温度对晶粒细化过程有巨大影响。由此提出了循环低温渗氮+高温淬火的优化工艺,进一步将渗层晶粒细化至1~2μm。根据前文工艺探索得出的规律,提出了高氮势渗氮条件下的循环渗氮淬火工艺,在550℃常压渗氮2h后750℃淬火的循环渗氮淬火工艺下达到最佳的晶粒细化效果。探讨了晶粒超细化机理:渗氮淬火后渗层由α’和残余奥氏体γ构成,在下一次渗氮阶段完全分解为α+γ’回火组织,后续升温过程中转变为细小的奥氏体晶粒。在4次循环的渗氮阶段的TEM表征中发现了纳米级的α和γ’,在接下来的淬火过程中转变为10nm以内的γ晶粒和70nm左右的α’晶粒,结果表明循环渗氮淬火工艺能够实现渗层晶粒纳米化。
其他文献
由于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微生物产生了高耐药性,使得可以用来进行有效治疗的抗生素变得越来越少,导致患者的死亡率增加,加上治疗时间和医疗费用的增加,给医院和患者带来了更多困扰,因此需要寻找新的有效的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药物变得尤为重要。中药用于治疗感染疾病的治疗由来已久,从中药有效成分中寻找新型抗
动力包作为混合动力动车组在非电气化线路运行的动力来源,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激扰力,这不仅引起其自身强烈振动,还会将振动传递到车体,引起车体的振动,轻则影响乘客乘坐的舒适性和列车运行的平稳性,重则会造成车辆结构局部的疲劳断裂,甚至影响行车安全。因此,对动力包进行振动隔离十分必要。本文主要从理论推导、仿真计算、试验等三个方面对动力包进行双层隔振设计及验证。将动力包简化为由框架、柴油发电机组、冷却系
第二代高温超导材料的出现,推动了超导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超导限流器对电网的运行有许多积极的作用,但如何提高超导限流器的临界电流和降低交流损耗仍是当前研究工作需要解决的问题。在电阻型超导限流器中,线饼和带材相互堆叠。不同的电流方向和不同的排列方式对临界电流和交流损耗的影响会直接影响到电阻型超导限流器的性能,进而影响到电网的稳定运行。本文分别使用实验和仿真的方法分别对第一代与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和TSTC
水凝胶因其高生物相容性和高含水量等优点而受到很大关注,被广泛应用于伤口敷料、医用粘合剂、可穿戴设备等领域。然而这些应用都需要依靠水凝胶的粘附性,水凝胶的粘附性能的强弱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应用范围的大小。传统粘附性水凝胶在湿态环境中粘附性会被极大的削弱,而且粘附力难以控制。本研究受树蛙脚垫湿粘附微结构的启发,提出了一种新的水下可逆粘附策略。我们合成了具有形状记忆性能的抗溶胀水凝胶,通过在水凝胶表面构筑微
难愈合伤口的修复以及其伴随的炎症反应是极度困扰临床治疗的难题。难愈合伤口通常伴有持续的慢性炎症反应,存在局部的低pH及高氧化应激环境,细胞生长增殖能力有限。普通的医疗纱布对于难愈合伤口的治疗效果有限,多功能伤口敷料的研究开发成为了取代临床上医疗纱布治疗难愈合伤口的一个重要方向。对此,本论文使用聚丙烯酰胺以天然大分子壳聚糖水凝胶为基制备双网络水凝胶,在保证生物相容性良好的同时,增强天然大分子水凝胶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2020年5月28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第五编婚姻家庭,其中关于夫妻共同债务的规定,与之前的民法典草案婚姻家庭编一样,基本不变,主要还是吸收了最高人民法院2018年年初发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夫妻债务纠纷案件适用法律有关问题的解释》的相关内容,然而,这一司法解释本身存在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在法典中没有得到解决,而是继续延续。为了法典能够更加完善
地铁作为城市轨道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安全、快捷、舒适、运载量大和节能环保等特点,且运行站间距离短,制动时会产生大量的再生制动能量。然而,我国地铁供电变流系统主要采用“二极管整流+电阻耗能型”的供电变流模式,能源浪费严重;虽部分采用“二极管整流+逆变回馈型”的供电变流模式,但需单独增设直流开关柜、回馈变压器和回馈柜等设备,增加了工程造价。因此本文研究了一种基于Synchronverter虚拟同步
高速铁路板式无砟轨道在列车重复荷载和环境荷载的耦合作用下,难免会产生多种形式的劣化、伤损以及病害,如轨道层间离缝、路基不均匀沉降等,往往会对轨道结构的安全性、稳定性、可靠性以及耐久性造成一定的影响,严重时甚至会危及行车安全。因此,有针对性地研究板式无砟轨道层间离缝对车辆-轨道系统动力特性的影响规律,确定离缝损伤的评价指标和安全尺寸建议限值,并提出离缝损伤等级的划分方法和控制策略,以期为不同速度等级
冲击磨损是一种常见的磨损行为,给机械设备的安全运行带来的一定程度的安全隐患,造成了重大的财产损失。近些年随着人们对摩擦学不断的探索,逐渐部分了解了冲击磨损的机理,但人们对它的了解并不多。关于冲击磨损的实验多集中于室温条件下的冲击磨损,实际上很多冲击磨损却往往发生在极端环境下,如高温、高压、腐蚀环境等。所以研制出一台可以模拟极端工况,探索在极端环境下的冲击磨损机理的冲击磨损试验机具有重要的科研意义和
随着高速铁路高速化、重载化的发展,接触网与受电弓之间传输的电流增大,运行过程中接触副材料的温度显著提高。温度升高会造成接触副材料表层发生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进而影响弓网受流质量及服役寿命。目前,尚无接触副温度对弓网电特性影响的研究,且接触副温度对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还存在争议。其中温度对摩擦磨损性能影响存在争议的主要原因是:现有研究多通过改变接触压力、电流等试验参数改变温度,因此不能判断摩擦磨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