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是儿童最常见的由多种炎症细胞组成的呼吸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尘螨是目前最常见的吸入性过敏原,而特异性免疫治疗是唯一可以改变变应性疾病自然病程的方法。特异性免疫治疗目前主要有两种方法-皮下注射(SCIT)及舌下含服(SLIT)特异性免疫治疗。现两种方式的疗效性虽然得到一定的认可,但仍缺乏更多的临床数据的支持,且更缺乏严格的对照设计研究。本研究将两种方式同时纳入,在进一步明确特异性免疫治疗分疗效的同时,来了解不同途径在临床上具体的不同之处。方法:收集2016.09-2018.09在嘉兴市第二医院行尘螨SIT的支气管哮喘患儿符合纳入标准的患儿共67例,其中舌下含服组33例、皮下注射组34例。根据样本量计算,对照组至少为28例,选择同期符合纳入标准但仅常规治疗(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的30例哮喘患儿做对照组。3组研究对象均为按照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及防治指南(2016版),结合病史,症状,体征,确诊为支气管哮喘的患儿。比较治疗前后3组患儿在哮喘肺功能(FEV%、PEF、MMEF%)、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AL%)及哮喘症状控制评分的变化,以了解特异性免疫治疗治疗的效果及优缺点。结果:1、在治疗6个月左右,舌下含服组治疗后在哮喘症状控制评分、肺功能、AL%、FeNO等方面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治疗6个月左右,皮下脱敏组治疗后在哮喘症状控制评分、肺功能、AL%、FeNO等方面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在治疗6个月左右,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舌下含服组、皮下注射组治疗后较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且皮下注射组的各数据前后差异较舌下含服组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皮下注射组治疗过程中发生严重不良反应较舌下含服组明显,而在本研究中,治疗前期,前者依从性更好,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通过哮喘治疗前后数据对比,初步发现,在特异性免疫治疗前期(6个月),皮下注射组和舌下含服组对儿童哮喘的治疗均有明显疗效。2、通过组间同期数据比较研究,初步发现,在特异性免疫治疗前期(6个月),皮下注射组较舌下含服组在临床效果及临床指标方面疗效显著。3、本研究中,初步发现皮下注射组较舌下含服组更容易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提示舌下含服组可能较皮下注射组更具有安全性,而哮喘治疗前期,前者依从性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