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生物学的课程目标赋予了新的含义,即培养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四大方面,其中每个方面划分为4个水平,从高到低分别是水平一、水平二、水平三和水平四。作为四大核心素养之一的科学思维是其他三个核心素养的基础,因此科学思维的培养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尤为重要。生成性教学是近年来常用于教学的教学方法,它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有预设的前提下,根据教学情境的不同对教学目标和内容进行适当调整,使师生共同得到发展的动态的教学方法。首先在对生成性教学进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总结了国内外的研究状况,同时界定了科学思维。然后利用访谈法对重庆市开州中学的生物教师进行调查,了解高中生物教学中利用生成性教学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现状。为了证明生成性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是否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本研究在重庆市开州中学开展了教育教学实践。其中将人教版高中生物模块一的《分子与细胞》中第三、第四和第五章作为研究内容,以重庆市开州中学高一年级的两个平行班为研究对象开展教学实践。利用自主命题“科学思维测试”前、后测卷对两个班进行前、后两次测试,最后分析两个班的前、后测成绩,同时辅以教师对学生的日常观察,得出结论:1.对照班学生的科学思维整体水平的前测成绩和后测成绩大致相同,没有显示显著差异(P=0.51>0.05);实验班学生的科学思维整体水平的后测成绩显著高于前测成绩,且两次成绩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生成性教学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整体科学思维水平的发展。2.实验班学生在教学实践后科学思维的4个水平相较于教学实践前均有提升。但生成性教学对实验班学生科学思维4个水平的提升程度不同,其中对水平三的成绩提升程度是4个水平中提升程度最明显的。本研究通过教育教学实践,同时提供教学实践过程中实验班的三个相对具有代表性的教学实践案例,并截取了其中的教学片段并对其教学效果进行了简要的分析。最后通过对高中生物教师的访谈记录以及教学实践经验的分析提出了生成性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几点策略,为在一线工作的高中教师提供一定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