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阳木雕是浙江东阳地区的木雕工艺流派,是中国著名的四大木雕之一。东阳木雕有千余年的历史,过去它的足迹遍于苏、杭、皖等地,乃至北京皇家。今天东阳木雕出口国外,蜚声世界。从九十年代起,国家和地方政府更是努力打造东阳木雕的品牌,进行了一系列的政策和财政的扶持,以促进保存发扬东阳木雕传统,将东阳木雕归入新型产业化的渠道。东阳木雕先后被浙江省列为首批重点保护的传统工艺美术品种,被北京选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旧的国营集体制瓦解之后,从事木雕的工作人员也纷纷寻找开辟新的谋生创业的途径,在这种上下激情奋斗的环境下,东阳木雕步入了复苏振兴的高潮。据统计,全市已有木雕企业2733家,专事木雕制作的加工点、家庭作坊2000多家,从业人员达13.4万人,产品涵盖建筑雕饰和建筑装潢木雕、家具和日用品雕饰木雕、陈设欣赏品木雕、宗教用品木雕等四大品类,年产值达145.2亿元。这自然也引起了从事学术理论探讨和技术研究的人员的关注。据不完全统计,专门有关东阳木雕的书籍达三十本,学术文章近五十多篇,为研究东阳木雕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来源。总结现有的资料,作者意识到几个特点:(1)极大多数的学术文章、书籍发表或出版在八十年代后。这跟历史上手工艺被认为是低层次民俗艺术,以及解放后中国的政治历史有关,东阳木雕的研究在以前属于欠缺;(2)关于传统社会时期的东阳木雕资料严重短缺,地方志很少有对工匠传人和工艺名作的记录。这和工匠在传统社会的低下地位和手工艺术的“无名”性有关。有限的资料往往主要描述显赫人家豪宅,工艺成就只是一笔带过;(3)现有的资料在有关东阳木雕的风格特点、雕刻技法和题材探索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但极少对东阳木雕在建筑与家具的装饰作用的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作出探讨。这些特点决定了本论文的主题和方向。为弥补这一短缺,本论文的研究从马尔科·巴克桑德尔[Michael Baxandall,1933-2008]艺术社会学的角度,对传统东阳木雕的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进行探讨。讨论集中在如何看待道家哲学对东阳木雕技术的影响以及东阳木雕所起的儒家伦理教化作用。作者把东阳木雕看作中国传统社会和地域风俗的社会体制的一部分。它的艺术表达与大社会的文化理念息息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