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对四川省精神病医生的职业倦怠与自我效能感进行相关性研究,研究四川省精神病医生职业倦怠的基本状况,自我效能感的基本状况,职业倦怠与自我效能感的关系,自我效能感和职业倦怠的回归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的意见和建议,以帮助改善精神病医生的职业倦怠的状况,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满意度,维护精神病医生的身心健康。选取四川省的6所精神病院,共对300名精神病医生进行调查,问卷集中发放,最后统一收回。应用一般状况调查表,李超平修订的职业倦怠量表和王康才修订的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结果经SPPSS17.0统计数据包进行统计分析,运用了描述统计分析、相关的分析方法、回归分析法。本研究首先探讨分析职业倦怠的定义、职业倦怠的前因变量和后因变量、职业倦怠的形成机制的理论、职业倦怠的测量,从而明确目前职业倦怠研究中的不足和未来的研究方向;其次,探讨分析自我效能感的定义、特征维度、影响因素、主体机制的作用;最后,研究精神病医生职业倦怠状况水平、职业倦怠在人口变量学上的差异,精神病医生自我效能感状况水平、自我效能感在人口变量学上的差异,精神病医生职业倦怠和自我效能感的相关性。本研究结果显示:精神病医生职业倦怠的总体情况,处于中度倦怠,其突出表现在情感衰竭维度上;精神病医生职业倦怠人口变量学特征,精神病医生的职业倦怠在不同性别和不同婚姻状况上不存在显著差异,而在不同兴趣、不同收入水平、不同工作年限和不同职称存在显著差异。兴趣一般或者没有兴趣的精神病医生容易出现情感衰竭,工资水平低于2000元的精神病医生容易出现情感衰竭和低成就感,工作年限大于8年的精神病医生成就感高,试用期医师、住院医师和主治医师更容易出现情感衰竭;精神病医生自我效能感的总体情况,在与自我效能感的成人常模(t=2.86)比较中,目前精神病医生的自我效能感偏低;精神病医生的自我效能感人口变量学特征,精神病医生的自我效能在人口变量学上没有显著差异;精神病医生职业倦怠与自我效能感的相关性,精神病医生的职业倦怠与自我效能感存在显著相关,说明高自我效能感能预防职业倦怠;精神病医生职业倦怠与自我效能感的回归分析,精神病医生的自我效能感对职业倦怠具有预测作用。研究结论:被调查的精神病医生自我效能感比成人常模低,具有统计学意义;被调查的精神病医生群体职业倦怠处于中度,职业倦怠的平均分为2.84,根据Ivancevieh&Matteson(1998)的观点,在七级评分时,是处于2-4平均分之间;性别、婚姻、学历与职业倦怠无明显相关;兴趣、工作年限、职称、工资收入与职业倦怠有显著性相关。浓厚兴趣的精神病医生职业倦怠低;工作年限大于8年的精神病医生个人成就感高,工资收入小于3100元的精神病医生情感衰竭和个人成就感低;试用期医师、住院医师、主治医师更容易出现情感衰竭;精神病医生的自我效能感与职业倦怠的情感衰竭、玩世不恭、个人成就感这个三维度上存在明显负相关;精神病医生的自我效能感对职业倦怠的贡献率为13.2%,具有正向预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