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技术动作分析的心技结合训练效果研究——以武警战士手枪、步枪射击为例

来源 :江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seyw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意义:  射击是武警战士必备的一项基本技能,武警战士射击水平的提高不仅是他们的业务所需,同时也是确保一方稳定的需要。射击水平的提高与射击动作的准确性、心理稳定性密切相关。因此,射击技术训练、心理技能训练显得尤为重要。而对射击动作的图像分析有助于更直观地了解射击技术动作各阶段特点,通过动作分析,有利于提高射击水平。  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以12名武警战士为研究对象,通过为期6周的心技结合训练,采用前后测配对的实验设计,拍摄实验前后手枪和步枪的两次实地射击图像信息并记录下每名战士当次射击的成绩,借助于Dartfish软件对其射击各程序的时间、手臂震幅(用角度表示)进行解析,比较实验前后射击各程序的时间特征、实验前后手臂震幅并对实验前后两次录像射击各程序节奏(用各程序用时的标准差表示)、手臂震幅与其绩作相关分析,以此来评价心技结合训练的效果。  研究结果:  (1)心技结合训练后,射击各程序用时有所改变。54式手枪速射各程序的最佳用时分别为:5米行进用时为3.49秒左右,每发间隔时间为2.40秒左右,瞄准时间为1.79秒左右,击发时间为0.32秒左右;95式自动步枪快速精度射击各程序最佳用时分别为:每发间隔时间为2.32秒左右,瞄准时间为2.18秒左右,击发时间为0.18秒左右。  (2)12名战士手枪射击各程序用时总的标准差(代表各程序节奏)实验前后对比,行进实验后(0.28)小于实验前0.46),且差异显著、每发间隔实验后(0.35)小于实验前(0.36)、瞄准实验后(0.53)小于实验前(0.58)、击发实验后(0.20)小于实验前(0.16)。  (3)12名战士步枪射击各程序用时总的标准差(代表各程序节奏)实验前后对比,每发间隔实验后(0.40)小于实验前(0.52)、瞄准实验后(0.38)小于实验前(0.07)、击发实验后(0.05)小于实验前(0.06)。  (4)通过为期6周的心技结合训练,12名战士手枪手臂震幅总的均值,实验后(3.47度)小于实验前(3.54度);12名战士步枪手臂震幅总的均值,实验后(3.01度)小于实验前(3.13度)。  (5)通过为期6周的心技结合训练,对比12名被试手枪和步枪实验前后手臂震幅发现,被试实验后手枪振幅减少,则该被试实验后步枪振幅亦减少,反之则不然。说明手枪据枪手臂稳定性提高难度大于步枪。  (6)实验前后对比:手枪击发节奏与成绩的相关性由实验前的(-0.164)变为实验后(-0.237),实验后负相关增大。说明击发节奏越好,成绩越好;步枪射击各程序节奏与成绩的相关性具体表现为:每发间隔节奏由实验前(-0.364)变为实验后(-0.596),且相关显著(P<0.05)、击发节奏由实验前(0.177)变为实验后(-0.098)、瞄准节奏由实验前(-0.072)变为实验后(-0.527)。说明步枪各程序击发节奏越好,成绩越好。  (7)实验前后对比:手枪射击时手臂震幅与射击成绩的相关性由实验前的(0.113)变为实验后(-0.329)步枪射击时手臂震幅与射击成绩的相关性由实验前的(-0.020)变为实验后(-0.555)。说明无论是手枪、步枪,手臂振幅越小,成绩越好。  (8)手枪实验后行进、每发间隔、瞄准以及击发时间的标准差(代表节奏)小于实验前的人数分别是11、6、7、6;步枪实验后每发间隔、瞄准以及击发时间的标准差(代表节奏)小于实验前的人数分别是6、8、9人;手枪、步枪实验后震幅小于实验前的人数分别是7、9。说明心技结合训练后大多数战士的射击节奏和据枪手臂的稳定性提高,且实验的干预效果存在个体差异性。  研究结论:  (1)通过射击动作图像分析,揭示出射击动作各阶段的时间分配。(2)心技结合训练,提高了手枪、步枪射击节奏感。  (3)心技结合训练提高了据枪手臂的稳定性,但手枪据枪稳定提高难度大于步枪。  (4)心技结合训练后,手枪射击击发节奏的稳定性越好,成绩越好。(5)心技结合训练后,步枪的心理稳定性越好,成绩越好。  (6)心技结合训练后,无论是手枪还是步枪,据枪手臂震幅越小,成绩越好。  (7)心技结合训练对武警战士手枪、步枪射击节奏、据枪手臂震动幅的干预效果存在个体差异。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