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感染后咳嗽又称为“感冒后咳嗽”(post-infected cough,PIC),是指由上呼吸道感染引起,感染控制以后仍迁延不愈的一类咳嗽,属于亚急性咳嗽的一种,是呼吸科门诊常见疾病。中华医学会颁布的《咳嗽的诊断和治疗指南》(2009版)提出感染后咳嗽大约占慢性咳嗽病因的6%-10%。具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患者,约11%~25%会发生感染后咳嗽,在流行季节其发病率可达25%~50%。现代医学尚缺乏治疗感染后咳嗽公认有效的药物,在目前临床中,很多患者长期被误诊为“慢性支气管炎”或“支气管炎”,大量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无效,或者因诊断不明而反复进行各种检查,不仅增加了患者痛苦,也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近年来,运用中医药对感染后咳嗽的临床证治研究显示,中医药对于感染后咳嗽的疗效突出、可靠。但目前感染后咳嗽的中医药研究方面对疾病诊断、证候诊断较为笼统模糊;尚缺乏对证候和中医药治疗较规范、较统一的认识,因此,进一步规范该病的证候诊断、治疗方案,对有效解决感染后咳嗽这一棘手的难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的:对感染后咳嗽的古代文献进行挖掘分析中医证治方药特点,并通过系统评价分析中医药治疗疗效及安全性,总结王玉光教授治疗感染后咳嗽的经验。方法:古代文献检索利用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研发的“面向临床服务的中医知识关系数据库”进行古籍文献的检索,检索策略根据感染后咳嗽的咽痒、干咳、刺激性咳嗽等临床特点设置检索词;系统评价采用计算机检索中文数据库,收集中医药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并按照按纳入排除标准筛选试验、评价质量和提取数据后,采用Review Manager5.3软件进行分析;对王玉光教授门诊诊治的感染后咳嗽病历进行归纳整理,分析总结其运用中医药治疗感染后咳嗽的经验。结果:(1)检索式1命中1147条;检索式2命中1147条;检索式3命中1335条;检索式4命中1335条;检索式5命中2242条;通过去重处理,按照条文描述,删除明显不符合“感染后咳嗽”特征描述的条文,一共得到病证782条、医案688条、方剂473条,纳入本次梳理研究。(2)Mate分析部分:①愈显率结果:对各个文献中愈显人数(治愈+显效)进行统计,对愈显率进行分析,其chi2=30.38,其相应p=0.02,且12=47%<50%,表明研究间无异质性,所以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汇总OR,总的OR=3.70,95%可信区间为[2.64,5.81],Z=7.61,p<0.00001,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组愈显疗效优于对照组。②总有效率结果:对各个文献中总有效人数(治愈+显效+好转)进行统计,对总有效率进行分析,其chi2=11.89,其相应p=0.75,且I2=0%<50%,表明研究间无异质性,所以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汇总OR,总的OR=3.83,95%可信区间为[2.81,5.83],Z=8.47,p<0.00001,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3)王玉光教授提出感染后咳嗽的主要病因病机为外邪袭肺,外感表证已经消失,多因失治误治(抗生素、寒凉清热、润肺止咳药物等)导致肺脏宣发肃降失常,各类诱发因素扰动后,大多表现为阵发性咳嗽(“痉咳”),类似善行而数变的“类风证”但既无外感表证征象,也无内风类证候;其病机核心为肺脏气机失调。常用治法为“调肝理肺,利咽止咳”,常用方剂主要有小柴胡汤加减、苏黄止咳汤加减。结论:(1)古代文献中与感染后咳嗽相关的病证主要有风咳、肝咳、久咳、阴虚咳等。病因病机方面以风寒束肺;肝木过旺反侮肺金;真阴燔灼,肺脏燥涩而咳等为主。常用方剂有:金沸草散、小柴胡汤、麦门冬汤、琼玉膏、止嗽散等。(2)对近十年临床随机对照研究的系统评价提示中药治疗感染后咳嗽有较好的疗效。(3)王玉光教授提出感染后咳嗽的主要病因病机为肺脏气机失调。常用治法为“调肝理肺,利咽止咳”,常用方剂主要有小柴胡汤加减、苏黄止咳汤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