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璠诗论和《河岳英灵集》研究

来源 :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bert198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考察盛唐选诗家殷墦的三部选集:《丹阳集》、《荆扬挺秀集》和《河岳英灵集》,对其诗学理论进行了系统研究。《丹阳集》是殷墦开元年间编定之选本,反映吴地诗人之诗风,南宋後不存。《荆杨挺秀集》是继《丹阳集》之後编集的盛唐秀句选本,不传,仅有存目。殷墦天宝後期编撰集大成之选本《河岳英灵集》,是他累积《丹阳》、《荆杨》两集经验而编成。殷墦诗学理论全面如实地反映了盛唐诗人的审美追求,兴象和风骨是盛唐诗坛两大创作倾向,既反映诗人气质风神,也凸现诗歌整体特色。其声律主张和诗史观反映出盛唐诗歌的革新方向和发展诉求。殷墦选集及其理论颇能透视出盛唐文人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取向’凝聚玄宗一朝之风雅特色,是考察盛唐之音和盛唐气象的理论依据,也是探测盛世丰厚文化底蕴的参照指标。   第一章考察殷墦生平事迹,对仅有存目之《荆杨挺秀集》进行合理推测,梳理其作者归属和编选内容。分析近代学者辑出之《丹阳集》辑佚本,探测其风格特色和选诗标准’此集前序以风骨论为主,无明显声律主张;选诗重古体不重近体,所选诗人无甚腾达显贵,多是布衣或处士,皆有诗名,且多游踪方外,以品行高洁着称乡闾。此集选诗风格多以奇回不俗,雅洁清峻为特色。   第二章考察传世之《河岳英灵集》,对历代不同版本之体例、目录、篇卷等进行文献校对和索查梳理,对比考察宋、明两代传本之优劣,分析目录、序文之异同,以及各传本收录人数和诗作之差异等。总结《英灵集》的选诗标准和分析诗人特色,概括殷墦选集所反映的诗史观和诗学主张。此集所录诗人皆是以诗扬名盛唐诗坛,仕宦大都不显,多数人曾经隐逸或出塞;殷墦以德行修养、品格才俊选人,以诗风雅正录诗,不以攀权附贵为意,审鉴品藻认真严谨,不枉後人盛唐之盛之选誉称谓。   第三章探讨论殷墦的诗学理论,分析其前後期风雅特色和声律主张。说明「兴象」’「风骨」之理论内涵,探究「三来」、「三体」诗歌之创作特色。「兴象」和「风骨」两类诗人中,有人以善写「神来」之「雅体」诗着称,此类诗人多因感悟儒、道、释三教义理而寓托於外物,注重诗歌景理浑融之「兴象」,强调诗之格、调,歌咏出世隐逸晴怀;另有人以擅写「气来」之「鄙体」或「野体」诗歌着称,这类诗人皆以风骨气韵称盛,题材多以边塞、游侠等现实生活为主题,歌咏建功立业之志气,品性豁达真率,言行潇洒不拘,不以功名利禄为意,整体风貌雄浑朗健,注重诗歌之体、势。「情来」之「俗体」诗,是符合世俗审美口味的流行诗,凡诗人皆能写作,故易於流行。本章探讨玄宗倡导「恶华好朴,去伪存真」为盛唐社会习俗和文学风尚带来的转变,使「有周风雅,称阐今日」,直接影响到诗坛正风变雅之新风雅观形成。接着又考察殷墦主张文与质、风与骚、新声与古体之协调,此种创作要求在其选本中之实际反映状况。殷墦声律观是协调新声和古体之自然韵,注重诗歌形式和内容的自然和谐,要求韵律中自然反映诗人的气质才华和人格气节,使诗歌思想内容与外在形式皆浑融无迹,以此来体现盛唐「文质半取,风骚两挟」彬彬之作。   第四章考察盛唐选本《国秀集》、《箧中集》复古风雅之实质,对比分析《河岳英灵集》之风雅特色。殷墦风雅观兼顾诗人出世隐逸情怀和济世安民之志,较全面反映盛唐诗人之精神境界和审美追求,故其选集真正能够体现开元、天宝之间的盛唐气象,《英灵集》所选诗人和诗作皆体现盛唐之盛的独特风貌。《国秀集》反映开元前或开元年间诗坛风貌,中唐选本《中兴间气集》继承了《国秀集》提倡儒家诗教之风雅观;元结《箧中集》反映天宝末追复醇古之风雅诉求,倡导诗歌之社会功用,下启中唐诗坛复古浪潮。故《国秀》、《英灵》、《箧中》三集复古风雅之主张完全不同;盛唐诸选集之风雅主张,预示唐诗风貌转变之玄机,中唐诗坛出於何种原因,对盛唐风貌只片面继承兴象特色,反而主动舍弃风骨特色,仍需要再深入考察。
其他文献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曾有两个具有不同针对性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其中一个是针对人民军队建设的;另一个则是针对党政干部的。这两个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对人民军队建设和
战国中晚期,墨家是与儒家学说并为当时的显学。《墨子》自汉武帝起至清中叶近两千年间几乎无人研究。乾嘉时期始有学者注意并为之校勘注释。晚清、民国时期研究《墨子》者阵
本文旨借陀思妥耶夫斯基研究,思考一些作为精神个体的思想者常有之关切:宗教受到质疑,但人对自身脆弱的认知及某种难以名状的怀念和敬畏,是否意味着有种超越性的存在?诸如永
2014年1月至7月(1至30周),欧盟RAPEX系统发布对中国产品通报(不包括中国台湾和香港地区)773例,其中玩具被通报数量最多,共320例,约占对中国通报总数的41.4%,同比增长73.9%,牢牢占据通报榜
本文以“鲁迅留日时期手订报刊文辑”为中心,通过对“文辑”内部文本的细致梳理,呈现它与鲁迅留日时期文言论文之间思想观点、脉络、背景等方面的联系,勾勒鲁迅与“文辑”作者群
2008年4月8日是郑州市举办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的日子,雨雾濛濛中我们赶往开封,采访中国工程院院士、材料化学家、河南大学特种功能材料实验室主任薛群基教授.薛教授在百忙之中.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本文将“西南联大学生小说”作为研究对象,在对西南联大学生小说创作背景进行介绍的基础上,通过文本分析来梳理这个群体的创作与当时的任课教师的影响之间的精神联系,探寻他
赋予具体的物象某些关系人事变动的象征意义,是一种相当普遍的迷信形式。本文将从三个方向来讨论物兆迷信的表现形式。第一个方向是作为常识。当人们在生活中遇见怪异的时候,人
早春归,新雨沛。红水河边,彩玉铺轻翠。片石游光垂绝美,移入山房,留得春妆媚。有无中,长愤悱~①。时复观瞻,了悟知兴替~②。弹指韶华成逝水,迨此良辰,好与东风醉。 Early 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