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樟斗钨矿床位于大余县境内,是赣南典型的石英脉型黑钨矿床。本文在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对樟斗石英脉型钨矿床中黑钨矿共生的石英流体包裹体进行显微测温、激光拉曼、爆裂法气液相成分和微量元素等分析,以查明樟斗钨矿床的流体包裹体性质及来源特征,并试图探讨该矿床与钨成矿有关流体的演化特征及其成矿机制等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认识:(1)樟斗钨矿床石英脉中流体包裹体发育,主要类型有纯液体包裹体(Ⅰ)、纯气体包裹体(Ⅱ)、气液两相包裹体(Ⅲ),(Ⅲa)为主。(2)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结果得出: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介于125~272℃之间,平均值为192.8℃,主要集中于180~220℃之间,显示出明显的单峰特征,表明樟斗钨矿床主要经历了一期成矿作用;流体包裹体盐度介于0.18 wt%NaCleq~6.01 wt%NaCleq之间,平均值为3.09 wt%NaCleq,主要介于3 wt%NaCleq~4 wt%NaCleq之间,表现出低盐度的流体特征;密度介于0.79~1.04g/cm3之间,主要介于0.85~0.92 g/cm3之间;成矿压力处于10~80 Mpa之间,主要介于50~60 Mpa之间,为中等压力成矿范畴;成矿深度分布于1~5 km之间,主要处于4 km的深度范围,表现出中等深度的成矿环境。表明樟斗钨矿床成矿流体为中低温、低盐度、中等密度的热液流体,成矿过程主要处于中等压力、中等深度成矿环境。(3)单个流体包裹体激光拉曼成分分析和群体流体包裹体爆裂法成分分析得出:成矿流体气相成分主要为H2O,H2,N2,CO;CH4和CO2等成分含量极少;液相成分阴离子由多到少主要有含量依次为SO42-,Cl-,F-和NO3-,阳离子主要有Ca2+,Na+,K+和Mg2+。流体包裹体中气、液相成分组成特征可能说明成矿来源的多源性,成矿流体的演化过程可能主要处于相对氧化的环境。(4)流体包裹体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成矿流体中Zn,Mo,Cs,W和Bi等元素相对富集,其余元素均显示出不同程度的亏损。元素对Co/Ni值为0.01~0.04,均值为0.02;Mo/W值为0.09~37.71,均值为5.36;Ga/Tl值为0.09~2.78,均值为1.25,暗示樟斗钨矿床成矿流体主要为深部岩浆来源,同时有大气降水及变质水等其他来源流体的混入。(5)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不同性质来源流体的混合作用可能是樟斗钨矿床的主要成矿机制,成矿流体的演化过程可能主要发生在相对氧化、弱碱性的环境,富钨多金属成矿流体由于成矿环境物理化学条件的显著变化,致使钨多金属的富集、沉淀,并最终形成矿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