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叶灵凤是二三十年代上海文坛较独特的作家。他二十出头就崭露头角,从1924年到1937年他的小说创作为时仅十三四年。他的小说大部分关注个人的情感世界,极力呈现爱情中深层次的心理现实,讨论爱情的哲理和技巧,追求合乎自然人性的人生幸福。叶灵凤是创造社第二代人。创造社前辈郭沫若、郁达夫对叶灵凤的文学创作影响是很大的。他们在早期表现的自我形象不能不对叶灵凤创作中对自我的发掘有所启示。创造社发起之初的浪漫主义特质蕴含着新浪漫主义即西方各种现代派色彩,叶灵凤对此有继承也有发展。他接受了唯美颓废主义作家的人生观和文学观,自然地走向现代派异常关注的“寻找自我”的主题。本文从三方面论述叶灵凤小说中对自我的追求:一、叶灵凤早期的青春情怀。叶灵凤与郁达夫有相同的青春情怀特质,但在自我形象内涵上又有厚和浅的不同。叶灵凤这时期的短篇小说洋溢着五四浪漫主义个人解放色彩的自我意识。他运用精神分析手法和心理意识描写描绘了青年男女自然爱情的美好,反映了健康的人性观念,唱响了个人的抒情时代。二、都市青年灵魂的漂泊。叶灵凤20世纪30年代初创作的“新感觉派”小说先锋性锋芒骤然突出,人物形象显示出唯美颓废的特色,其实这与郁达夫小说的颓废色彩是一脉相承的,同时更多受西方19世纪末现代派的影响。这一时期小说显示了竭力挣扎的自我在白日梦似的艺术里的追寻,精神最终也没有找到归宿。三、现实生存的本相。叶灵凤在小说创作后期滑向了大众趣味的小说创作。自我从灵魂飞升的最高处跌落到现实不够美好的生存真相。其间隐隐透露的精英意识或许预示着从另一个起点的思索。但作者理性力度不大没能够进行第二次灵魂提升。叶灵凤在创造社激情迸发的个人抒情引导下,勇敢地释放出了自己的青春情怀,让诗意充满创作也充满生活,以青年无以藏避的青春唱出了男女相恋的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