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灵凤小说中的自我意识

来源 :河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nterri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叶灵凤是二三十年代上海文坛较独特的作家。他二十出头就崭露头角,从1924年到1937年他的小说创作为时仅十三四年。他的小说大部分关注个人的情感世界,极力呈现爱情中深层次的心理现实,讨论爱情的哲理和技巧,追求合乎自然人性的人生幸福。叶灵凤是创造社第二代人。创造社前辈郭沫若、郁达夫对叶灵凤的文学创作影响是很大的。他们在早期表现的自我形象不能不对叶灵凤创作中对自我的发掘有所启示。创造社发起之初的浪漫主义特质蕴含着新浪漫主义即西方各种现代派色彩,叶灵凤对此有继承也有发展。他接受了唯美颓废主义作家的人生观和文学观,自然地走向现代派异常关注的“寻找自我”的主题。本文从三方面论述叶灵凤小说中对自我的追求:一、叶灵凤早期的青春情怀。叶灵凤与郁达夫有相同的青春情怀特质,但在自我形象内涵上又有厚和浅的不同。叶灵凤这时期的短篇小说洋溢着五四浪漫主义个人解放色彩的自我意识。他运用精神分析手法和心理意识描写描绘了青年男女自然爱情的美好,反映了健康的人性观念,唱响了个人的抒情时代。二、都市青年灵魂的漂泊。叶灵凤20世纪30年代初创作的“新感觉派”小说先锋性锋芒骤然突出,人物形象显示出唯美颓废的特色,其实这与郁达夫小说的颓废色彩是一脉相承的,同时更多受西方19世纪末现代派的影响。这一时期小说显示了竭力挣扎的自我在白日梦似的艺术里的追寻,精神最终也没有找到归宿。三、现实生存的本相。叶灵凤在小说创作后期滑向了大众趣味的小说创作。自我从灵魂飞升的最高处跌落到现实不够美好的生存真相。其间隐隐透露的精英意识或许预示着从另一个起点的思索。但作者理性力度不大没能够进行第二次灵魂提升。叶灵凤在创造社激情迸发的个人抒情引导下,勇敢地释放出了自己的青春情怀,让诗意充满创作也充满生活,以青年无以藏避的青春唱出了男女相恋的美丽,
其他文献
本文作为一篇单一的作家作品研究方面的论文,其写作宗旨在于:通过对余华先锋小说的修辞研究,本文试图指出这些作品从外形式到意义世界为修辞技巧所决定和蕴含的因素所在。具体说
普遍性的论证是一门学科成为科学的重要根据。康德美学的普遍性是康德美学整合了经验主义美学和理性主义美学的重要成果,是连接理论哲学和实践哲学的通道,是解决自然与人的矛盾
【典型案例】  职场女性太多牵挂  晓雅今年如愿怀孕,她是准妈妈,也是职业女性。都说孕妇有心理焦虑和抑郁,但晓雅这种"杜拉拉"式的职场孕妇尤其焦虑,她觉得生活更艰难了。  刚开始怀孕的时候,晓雅最担心的是宝宝的健康。怀孕头3个月,晓雅特别怕流产,尽管医生说一切正常,她还是开了一堆安胎药。她还容易乱想。孩子会不会有缺陷、会不会脾气暴躁,去年发生的小学生被老师训斥而跳楼的事件,也会让她担心孩子长大后会
本文对废名的小说创作进行了探讨。文章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章,结合废名的生长环境和所受的禅宗思想影响,探讨废名的生命自由观问题,主要阐述废名生命自由观的来源及主要表现;
蒙古族长篇小说《五传》是近代蒙汉文化交流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文学巨著。由《苦喜传》、《全家福》、《殇妖传》、《契僻转》、《羌胡传》(上、下册)等五部系列小说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