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伴发的浆膜腔积液以胸腔积液和心包积液为主,虽然发病率高,但恶性浆膜腔积液对NSCLC预后的影响却不可知,曾经的研究认为恶性胸腔积液(malignant pleural effusion,MPE)是NSCLC预后不良因素,为了明确上述说法是否正确,本研究回顾分析吉非替尼治疗有效超过6个月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一步探讨吉非替尼治疗伴恶性浆膜腔积液的NSCLC疗效及生存状况。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6-09-01—2013-01-30吉非替尼(250mg/d)治疗有效超过6个月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是否检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状况、KPS、性别及年龄不限。患者的生存信息通过电话方式获取,患者的临床特征(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及TNM分期)则通过临床记录获取。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以α=0.05为检验水准。用χ2检验,评价有恶性浆膜腔积液和无恶性浆膜腔积液患者客观疗效、主观症状改善情况、生活质量,并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生存预后因素采用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截止到2013-01-31,入组患者77例,其中伴有恶性浆膜腔积液35例,无恶性浆膜腔积液42例。全部患者的随访时间为7.0~60.0月,平均随访时间为25.3月。恶性浆膜腔积液组及无恶性浆膜腔积液组的客观有效率为88.9%vs8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13。两组生活质量改善率分别为97.1%vs88.1%,p=0.295。中位总生存期为27个月、35个月(χ2=1.655,p=0.198),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20个月、22个月(χ2=0.224,p=0.636),均无统计学差异。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方法浆膜腔积液组与无浆膜腔积液组症状改善出现时间分别为1~30d和2~30d,中位时间分别为7.5d、15.5d,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612,p<0.001)。浆膜腔积液组治疗有效后无胸膜及心包肥厚。浆膜腔积液组再发积液6例(17.1%),中位再发积液时间10个月,再发积液非肿瘤相关,经抗感染、利尿等对症处理后好转。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初诊分期、吉非替尼前分期对生存有影响,而年龄、性别、病理类型、化疗史、积液类型、积液出现与吉非替尼使用时间关系及积液出现与肺部病灶关系,对生存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进一步COX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初诊分期及吉非替尼前分期不是OS独立的预后因素(p=0.555,0.412)。恶性浆膜腔积液组主观症状改善出现与客观疗效显现的中位时间分别为7.5天、30天,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结论:吉非替尼治疗伴恶性浆膜腔积液的NSCLC具有较好的疗效及安全性,使患者生存获益,特别对患者主观症状改善明显,不以胸膜或心包肥厚为代价,再发胸腔积液的可能性小,即便再发恶性积液可能性较小。有恶性浆膜腔积液的NSCLC患者无论在生活质量还是生存时间上均不比无恶性浆膜腔积液的患者差,且其主观症状改善常先于客观疗效。单纯根据RECIST评价吉非替尼对NSCLC伴发MPE的疗效可能不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