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艺术体操集体项目作为我国重点突破项目,在其曲折发展的过程中,深度挖掘我国集体项目存在的优势与不足,探索规则导向下集体项目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协作动作作为集体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朝着形式多样化、动作超难化、抛接复杂化及队形多变化的方向发展。协作动作的编排设计及完成质量已成为影响比赛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视频分析法以及数理统计法等,以2016年奥运会和全国艺术体操锦标赛中集体全能前八名队伍成套动作为分析对象,对国内外艺术体操集体项目协作动作及其空间运用进行对比分析,解析我国与世界优秀队伍之间存在的优势与不足,为提高我国艺术体操集体项目的协作动作及其空间运用水平以及科学训练提供参考。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协作动作成为集体项目难度发展的主流,与奥运会队伍相比,我国艺术体操集体项目选取协作动作类型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注重以C、CRR等类型为编排重点;完成质量与奥运会队伍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2)协作动作的发展注重在编排中对空间的充分利用,从身体动作和器械动作两方面体现空间艺术性。协作动作中,我国运动员身体动作的空间运用与奥运会队伍无明显差异,主要以单层空间第二层次为主;器械运动的空间以垂直复合空间为主,奥运会队伍在注重运用垂直复合空间的同时,也将二层空间的使用作为编排重点。(3)从协作动作队形选用分析,我国集体队伍紧跟世界优秀队伍的步伐,主要以不规则及直线形队形为主,流动性较强。(4)我国集体队伍与奥运会队伍在场地跨区域及在各区域完成协作的频数大体一致。其中,跨3-5个区域完成协作动作的比例最大,跨8-9个区域的现象未出现;在完成协作动作时主要以中场方位5为主,方位6、方位7和方位8的运用也较多,前场方位的运用相对较少。(5)无身体旋转类协作动作主要以动态表现形式为主;有身体旋转类的协作动作的表现形式因项目不同而有所差异,与奥运会队伍相比,我国集体队伍5带项目中通过的器械或同伴以动态表现形式为主;6棒2圈项目中通过的器械或同伴以静态表现形式为主。(6)提高我国艺术体操集体项目协作动作空间呈现水平的措施主要为:提高教练员和运动员技术水平;提升教练员与运动员创新能力;加强教练员及运动员艺术素养及促进与国际艺术体操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