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历史的演进与技术的发展,人类依靠工具和技术逐渐摆脱了自然界的部分规定性,但是于无形之中又被作为中介物的工具和技术所裹挟与束缚。21世纪以来,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发展初衷是基于信息化管理的需要,但是如今凭借其便利迅捷的优势,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成为一种“量化”原则与价值标准,促使当代社会呈现出一种人类生存境遇的数字化趋势。数字技术的应用发展,在提升国家治理能力与促进个体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个体隐私的暴露、数字劳动的压迫、数字身份的异化等影响着人类生存状况的问题。近年来,国外学者克利斯提安·福克斯、文森特·莫斯科以及国内学者蓝江等基于马克思主义视域定义并分析数字异化,为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解题思路。首先,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异化理论为依据,简要梳理了马克思的异化概念及其生成过程,阐释了西方马克思主义对异化概念的继承与丰富。其次,阐明了数字异化的时代背景,并对“数字异化”的概念进行了词源考察,同时归纳并提炼了数字异化的三重含义,即数字技术的异化、数字劳动的异化与人自我疏离的异化。再次,阐述了数字异化在当代的表现形式并分析了原因。当代人的现实生活中,在数字资本主义的遮蔽、数字劳动的剥削与资本逻辑中运行的数据价值链的影响下,出现了“数据至上”与大数据经验主义思想、个体隐私的暴露、交往异化的深化与数字身份的异化等等现象。这些现象反映出数字异化在人的存在方式、思维方式中普遍存在。最后,针对数字异化的具体表现提出了试解方案。在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与重塑人之主体性的基础上,着重强调了坚持资本逻辑批判,基于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视域,尝试以打破数据垄断关系、解构数据价值链、抵御一般数据论为数字资本的牟利工具的路径来扬弃数字异化。那么,在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看待数字异化以及积极寻求扬弃数字异化之法,即是本研究的全部要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