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气体交换、荧光猝灭动力学以及反射光谱等技术研究了两个青稞(Hordeum vulgare L.)品种的光合特性及激发能分配。结果表明,青稞的光饱和点1000μmol m-2 s-1左右。在0~500μmol m-2 s-1的光强范围里,青稞叶片的光呼吸(Pr)随着光强升高而增加;光强超过500μmol m-2 s-1以后,光呼吸变化不明显。光呼吸占总光合的比例(Pr/Pm)随光强增强下降。随着光强增强,PSⅡ有效光化学量子效率(Fv/Fm),PSⅡ反应中心的实际光化学量子效率(φPSⅡ),光化学猝灭系数(qp)不断降低而青稞叶片的非光化学猝灭(NPQ)不断升高,说明越来越多的光能以热耗散的形式耗散掉。光谱分析表明△PRI随着青稞叶片暴露于光下的时间迅速增大。因此,我们认为光呼吸不是青稞主要的光破坏防御机制,依赖叶黄素循环的热耗散可能是田间青稞耗散过剩光能的主要途径。
通过气体交换、荧光猝灭动力学等技术研究了四种乔木在拉萨和那曲的光合特性及激发能分配。结果表明,四种乔木藏川杨(Populus szechuanica var.tibeticaschneid.),银白杨(Populus alba L.),左旋柳(Salix paraplesia var.subintegra C.Wang et P.Y.Pu),墨竹柳(Salix maizhokunggarensis N.Chao)在拉萨市的光合速率(Pn),叶片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均显著高于那曲。藏川杨和墨竹柳的光下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在拉萨显著高于那曲,银白杨和左旋柳的光下实际光化学效率在拉萨和那曲没有显著差异。四种乔木开放反应中心激发能捕获效率(Fv/Fm)和天线热耗散(1-Fv/Fm)在拉萨和那曲的差异不显著。测量光合时的气温(Tair)拉萨显著高于那曲,除墨竹柳外叶温(Tleaf)也显著高于那曲,墨竹柳的上述两参数在两地间无显著差异。除藏川杨外其余三种乔木在拉萨的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显著高于那曲,气孔限制值(Ls)显著低于那曲,藏川杨的上述两指标在两地间无显著差异。除墨竹柳外,其余三种乔木在两地的光合(Pn)与叶温(Tleaf)成显著正相关。对银白杨和左旋柳来说,低叶温通过降低气孔导度(Gs)从而降低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是造成那曲光合低的主要因素之一。对于墨竹柳来说,可能有其他非温度的环境条件影响其气孔导度进而造成气孔限制。此外,叶温可能主要通过非气孔限制来影响藏川杨的光合速率。因此,我们认为在西藏地区不同乔木对海拔高度的响应机制可能不同,但具体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