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熊科动物是现代生存的陆生食肉目动物中体形最大者。熊科动物在全球分布有7种,它们被划为2~7个属。迄今为止,熊科的系统发育关系和其物种的分类划分还仍然存在着很多争议。主要的原因就在于熊科物种的分化间隔时间相对较短,是一个快速的进化辐射和物种形成事件。本文测定了所有现生熊科物种和大熊猫共8个样本的核内两个单拷贝基因的部分序列,即光间受体视黄类物质结合蛋白(IRBP)基因第一外显子序列(1280bp)和甲状腺素转运蛋白(TTR)基因第一内含子序列(1007bp),希望能从核基因的角度探讨熊类的系统发育关系。我们的结果与前人基于线粒体基因提出的系统发育关系假设有所差异。以大熊猫( A.melanoleuca)作为外群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的结果表明:眼镜熊( T.ornatus )是分化最早的熊科物种。棕熊( U.arctos )和北极熊( U.maritimus )作为分化最晚的熊科物种不仅聚为姐妹群,而且与亚洲黑熊( U.thibetanus )和美洲黑熊( U.americanus )的关系较近。合并数据集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棕熊和北极熊与美洲黑熊的关系最近,而不是亚洲黑熊,但是支持率不高。用TTR内含子数据和合并数据集分别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中,懒熊( Ursus ursinus )和马来熊( Ursus malayanus )形成一个支持率非常高的姐妹群。我们认为眼镜熊仍然单独归为一个属Tremarctos,而其余所有的熊科物种都归为Ursus属。相比较而言,TTR内含子序列更适于作为解决近缘物种,如熊科物种,系统发育问题的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