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南村镇建筑灾后重建现状与基础减灾技术研究

来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yao5151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一个地震频发的国家,地震造成的破坏巨大,尤其对于抗震能力薄弱的村镇地区,在地震中损失尤为严重。5.12汶川大地震,给震中附近地区造成灾难性的破坏,陕西省南部地区也因此遭受了严重的损失,大量村镇房屋倒塌或严重破坏。开展村镇建筑灾后重建现状分析与减灾技术研究,为村镇居民提供简单易行的村镇建筑减灾技术具有重要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砂垫层摩擦耗能减灾是目前村镇建筑适用的一种减灾技术,该技术通过在建筑物上部结构与下部基础之间设置砂垫层作为摩擦耗能滑移层来耗能减灾。地震发生时,通过砂垫层的滑移摩擦耗能来减少传递到上部结构的地震能量,减少对建筑物上部结构破坏,保护建筑物的安全。本文首先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分析陕南村镇建筑灾后重建现状、存在的抗震减灾方面的问题及影响其抗震性能的主要因素,并对陕南村镇建筑中比较常见的悬挑结构用SAP2000软件进行有限元模拟分析,研究悬挑结构对建筑物抗震性能的影响。然后依据Newmark方法与Newton-Raphson方法,采用Fortran90语言编制了基础摩擦耗能隔震结构地震分析程序,对村镇建筑的砂垫层滑移摩擦耗能隔震效果进行分析,讨论隔震减灾系统的隔震参数对建筑物隔震效果的影响。采用GZZ—10型共振柱仪,测得密实砂、中密砂、松砂、重塑土、原状土、以及2:8灰土的动剪切模量与阻尼比,为砂垫层摩擦耗能减灾技术提供了基本计算参数。
其他文献
水环境问题是由于人类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的关系出现了不平衡而产生的,这种不平衡会使人类生存环境质量下降,甚至危及人类的生存,因此分析和治理人类赖以生存的水环境已成为城市发
建筑结构向高层、大跨型的发展使人们对建筑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碳纤维混凝土为改善韧性开辟了道路,而轻骨料混凝土则解决了其自重大的问题。本课题将碳纤维和轻骨料(陶粒)
近年来随着我国港口、码头、机场和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真空预压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特别通过围海造陆修建深水港区,由于围海造陆区域缺乏堆载材料,而水力
钢板桩围堰是一种特殊的基坑支护形式。钢板桩可以重复使用,节省材料,节约成本。钢板桩的诸多优点使其应用越来越广泛。由于钢板桩墙是一种组合结构,其整体抗弯刚度并不是一个常
预应力弦支穹顶结构是将单层网壳和张拉整体、索穹顶等柔性结构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新型的空间结构体系。同单层曲面网壳相比,刚度和稳定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同索穹顶相比,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