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79年,村上春树以一部长篇小说《且听风吟》获得第23届群像新人奖,以此在日本文坛崭露头角。短短十几年,他的作品被翻译成多国语言介绍到世界各地,在全球范围掀起了一股村上热潮。村上春树的作品,内省而不沉闷、夸张但不张扬,始终以村上特有的冷静的姿态思索感悟着人生,苦苦寻找人类精神的家园。 《海边的卡夫卡》是一部四十万字的长篇小说,于2002年秋在日本刊行。小说向我们讲述了卡夫卡这位十五岁离家出走的少年的成长故事,同时在其中穿插了中田打开“入口石”的传奇经历。作者通过卡夫卡的眼睛描述了这样的一个世界:它是何等的凶顽,同时又可以变得温存和美好!相比于传统意义的小说,村上的这部作品表现出明显的变化:它超越了艺术与现实的界限,完成了事实与虚构、高雅艺术与通俗艺术的结合,大大拓展了文学的空间。这部带有明显后现代主义风格的小说,充满着悖谬和荒诞、充满着对生与死的深刻思考。作者的灵魂植根于作品,带领读者在自由的心灵王国中游弋。 本文由“开篇”、“独特的人物形象”、“反传统的情节结构”、“隐喻与象征的语言表现”和“结束语”五部分构成,从后现代主义的角度对《海边的卡夫卡》进行剖析,力图揭示出它对传统文学的突破与创新。 “开篇”部分介绍本文的相关理论背景、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 “独特的人物形象”部分主要考察后现代主义影响下的人物形象的不确定和反英雄式特点。所谓“不确定性”是指作者利用作品中的人物构建出一个虚假的世界,以揭示现实社会的虚伪、混乱与疯狂:反英雄特点则主要是指作品中的人物常常带有生理或者心理方面的缺陷,在常人看来他们的许多行为都是不可理解的。 “反传统的情节结构”部分首先探讨了它的矛盾性。这种矛盾主要体现在暴力与反暴力上。暴力的世界是无法改变的,暴力受害者逃脱不了变为施暴者的命运。其次,在小说中,有序的逻辑思维被抛诸脑后,有的只是人们在荒诞处境中感到的苦闷。在这些无限延伸的荒诞中,隐藏着作品对社会的批评与揭露。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