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约车作为互联网新兴业态的典型代表对我国经济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网约车通过智能手机所搭载的互联网平台实现乘车供求信息的有效链接,有效地解决了由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空驶率高和打车难的问题,也增加了乘客的出行选择,提高了乘客打车效率。这种创新在给消费者带来便利的同时,却动了传统出租车行业的“奶酪”,两方利益博弈非常激烈。随着中央相继出台网约车合规化的文件,本以为迎来了行业发展的曙光。然而,随着各个地方网约车规制细则相继出台,令人不解的是各地方政府纷纷严格限制网约车,对网约车驾驶员资格准入条件和车辆的具体标准和营运要求提出了严苛的标准。新政实施之后,出现了消费者在网约车平台上可预约的车辆急剧减少,“打车难、打车贵”卷土重来,消费者福利产生较大损失,市场公平竞争被破坏等问题。本文从利益集团理论出发探究我国网约车政府规制政策形成的原因,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期为政府实行更有效的规制提供更有益的借鉴。本文首先运用政府规制的相关理论梳理网约车政府规制的历程与现状,得出网约车政府规制中存在规制失灵的现象,导致社会福利损失。其次,通过运用利益集团规制理论和公共选择理论分析网约车政府规制中各个利益集团的规制需求、影响力与行为方式。再次,构建起政府规制决策模型分析网约车政府规制的成因及发展前景;最后,借助spss中的pearson相关分析法对网约车政府规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综上,本文得出如下结论:出租车利益集团也是网约车政府规制中影响力最大的利益集团;地方政府迫于出租车利益集团的强大影响力以及对于自身租金分成的考虑,对网约车采取严苛的准入规制政策;随着各方利益集团力量的变化,从长期来看,网约车政府规制趋向于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