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施蛰存是一位十分独特的作家,无论在文学创作、外国文学翻译、古典文学研究、金石碑帖整理,还是在教学诸方面,皆成就斐然,尤其是在小说创作方面,独树一帜,被称为“新感觉派”的支柱。施蛰存是作为开一代风气的作家闻名的,他从早年便投身于新文学创作与编辑事业中,三十年代以后他除了写作散文、杂文、长期从事古典文学的研究和教学外,还致力于外国文学的翻译与编辑以及金石碑帖的整理与研究,笔耕不辍,著作颇丰。新时期以来,对施蛰存及其作品的研究逐渐多起来,尤其是九十年代,出现了“施蛰存”热,2003年施蛰存在上海去世后更是有不少论文和回忆他的文章发表在各种报刊上。查阅近年来施蛰存的相关文章发现,研究施蛰存小说创作的文章为数众多,关于他的编辑活动和外国文学翻译的研究也不少,而有关他的古典文学研究以及金石碑帖整理的文章相对较少,从人生际遇的角度解读他的生存困境与其面对困境奋而有为的文章少之又少。他的一生经历了许多波折和坎坷,尤其是当年与鲁迅论争后,在文学界遭遇许多误解与偏见,并且在“反右”与“文革”期间遭受了冲击。施蛰存经历了整个二十世纪,不管是主动还是被迫,他都经受了种种时代、文化与制度的变迁,这期间,他经历了怎样的困境与痛苦、他面对艰难如何蛰存以及他如何经历生命的沉潜而取得多重领域的成功就值得我们仔细体会与研究了,从整体把握施蛰存一生文化活动中面临种种困境时采取蛰存的方式求得生存,继而在艰难窘迫中突破取得累累硕果,恰可以总结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奋斗道路。本文以施蛰存一生文化活动中面临种种困境时蛰存以突破困境取得显著成就为研究对象,试图拓宽以往的研究格局,略过以往针对施蛰存取得的文化成就的研究视角,分析施蛰存作为东方知识分子独特的生存智慧和文化人格,以求丰富施蛰存研究的整体面貌。本文分为绪论、正文和结语三大部分。绪论部分主要是介绍施蛰存研究的现状,阐明本文选题的视角及意义。正文分为三章。第一章重点分析建国前(主要是二、三十年代)、建国初期、八十年代以后三个时期的命运遭际以及如何在困境中以退为进,本章主要是从他的政治姿态以及面对苦难时的选择的角度来分析施蛰存的生存智慧,以凸显他的文化人格。第二章着重考察施蛰存在小说创作、外国文学翻译、编辑等文学活动中坚守知识分子独立、自由之人格,将考察的目光聚焦于他从事文学活动时显露的人生智慧以及在受限制的特殊环境下的人生信仰,分析他的坚持与放弃。第三章主要讨论施蛰存在特殊时代的文化情怀和文化寄托,具体阐述他的学术成就不是本章瞩目的焦点,苦难生命中选择金石碑帖整理和古典文学研究的心境与他一以贯之的精神品格是笔者关注的重点,并试图从他与众人的书信往来中再现他的人格魅力。余论部分意在介绍施蛰存逝世后各方对他的悼念,从整体透析施蛰存的文化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