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尤其是在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后,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大中小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建设,并为此出台了一系列的举措。在今天的时代背景之下,思政课的教师已不仅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且还承担着铸魂育人的职责。同时,思想政治学科在学校的定位、教学任务的复杂程度以及自身发展局限等各种各样的困境下,职业倦怠的出现将会比其他学科的更加严重。教师的职业倦怠不仅影响着教师的身体健康,长此以往会对国家教育事业发展产生消极的影响。再加上教师这个职业有其特殊性,找到帮助教师缓解或消除其职业倦怠的方法和模式十分重要。本研究以初中思政课教师为研究主体,专门针对其职业倦怠问题进行探索,旨在帮助初中思政课教师平稳度过职业倦怠期,挖掘深层次原因,帮助教师实现自我专业发展。本论文分为六个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主要是对选题依据、研究目的、价值的阐述,以及对国内和国外的研究现状和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述评。第二部分,主要是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研究的理论基础是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资源保存理论、社会胜任模式等。第三部分,主要是对洛阳市初中思政课教师职业倦怠现状的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以及访谈法对洛阳市初中思政课教师的现状进行调查,用SPSS25.0对问卷中的数据进行处理并分析,以使数据的收集以及处理更具有可信性。第四部分,主要是洛阳市初中思政课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通过对问卷结果的分析以及访谈记录,了解到造成洛阳市初中思政课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的因素主要有:社会期望不合理、收入水平低、管理者不重视、教师教学方式单一固化、学科地位社会评价相对较低等。这些都会对教师专业发展产生消极的影响。第五部分,针对洛阳市初中思政课教师的职业倦怠情况,从社会、学校和教师个人这三个层面提出预防和缓解洛阳市初中思政课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社会和政府层面:寄予合理的社会期望、全面提升教师的地位和待遇、建立初中思政课教师的社会支持系统;学校层面:学校要给予思政课教师更多的支持、完善思政课教师队伍管理体制、完善思政课教师评价制度和职称评定制度等;教师个人层面:提高理论水平、提升教学技巧、增强示范引领作用等。第六部分,结合访谈案例分析,得出洛阳市初中思政课教师存在一定程度的职业倦怠,并反思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