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建设是一种社会学层面的概念,具有多种内涵和外延。本文致力于研究的社会建设,是指延安时期毛泽东根据当时社会环境的需要与人民的愿望而从事的各种建设,并试图通过这些建设来改善民生,增强人民的安全和团结。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形势复杂多变,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边区局部执政期间不仅担负着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包围和封锁以及抗日救国的双重革命任务,而且更重要的是还要肩负起保障边区军民日益增长的基本生活需要的重任。在他看来,陕甘宁边区社会建设工作的成功与失败、顺利与曲折不单单关系到中国共产党能否在陕北站稳脚跟,更关系到党能否凝聚党心民心于其领导的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宏伟大业之中。毛泽东在延安时期积累的关于社会建设的丰富理论和成功实践对于现在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毛泽东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在面对陕甘宁边区社会建设的问题上起到了其他中央领导人不可替代的作用。延安时期,中国大部分地区都罹患战祸,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抗战初期,陕甘宁边区经常遭受日本军队的空袭,抗战中后期,边区被大量国民党军队实行严密封锁。正是在这种战争的特殊历史条件下,毛泽东领导陕甘宁边区社会建设的思想和做法更加欲显弥足珍贵。针对陕甘宁边区先天不足的自然环境和落后低下的社会生产力水平、民智未开的原始教育环境,毛泽东带领边区党员干部从锄强扶弱,维护社会稳定;推行民主政治,维护公平正义;提高边区文化素质,开启民智;重视民生,调节各种利益关系等方面入手,将边区打造成一片政治清明,人民安居乐业的景象,不仅得到了国内外广泛的认可和支持,其取得的实践效应也为壮大中国共产党的队伍奠定了雄厚而又扎实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基础。另外,理想与现实交相辉映、党的利益与人民利益协调一致及党员干部语言与行动的高度统一等三个特点也在毛泽东领导的社会建设过程中凸显出来。毛泽东领导的陕甘宁边区社会建设成功塑造了新民主主义国家的雏形,这些宝贵的社会建设经验对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