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余华是中国当代文坛上一位优秀的作家,其文学作品流传甚广。本文以他的小说《在细雨中呼喊》和《活着》为案例,研究两部作品的审美价值及其在消费社会中的传播情境。《在细雨中呼喊》是余华迄今唯一的一部先锋长篇小说,通过对于“弃绝”经验的表达和叙事视角的创新,这部小说获得了极高的审美价值。而对于余华转向写实主义的小说《活着》,也同样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尤其是对于死亡悲剧的崇高美的描述,已然达到一个新的美学高度。这两部优秀作品都写于90年代以后,但在消费社会的传播领域,却有着相差甚远的传播效果。本文从传播者、讯息载体和受众三方面分析,发现《活着》的传播影响力远远大于《在细雨中呼喊》。这样,《在细雨中呼喊》和《活着》两部小说在审美价值和传播效果之间便形成了一种不平衡的现象。对于这种不平衡现象原因的分析,本文从文学内部要素和文学外部要素两方面入手。文学内部要素的分析包括两方面,一是作品的归属类型,即先锋文学和写实文学在传播领域的不同效果;二是两部作品的叙事策略。文学外部要素的分析则是从宏观上进行把握,首先是两部文学作品的社会语境即消费社会的分析,然后是文学作品传播的传播方式即媒介层面的分析,第三主要是从受众即读者的角度进行研究。通过以上的分析,本文对当代文学作品的传播原则及传播途径提供出一些借鉴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