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子痫前期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一种类型,是妊娠期特有的、严重危害母儿健康的妊娠并发症。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研究发现子痫前期还存在着发病机制、病理特征及临床特点等方面完全不同的两种亚型,以妊娠34周为界,小于34周发病者称为早发型子痫前期,大于34周发病者称为晚发型子痫前期。早发型子痫前期约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0.9%,发病率为2%-7%,以妊娠早中期出现迅速升高且难以控制的血压及蛋白尿为特点,发病早、病情进展迅速、并发症多,常造成严重的母儿病率及死亡率,与晚发型子痫前期在发病机制、诊断标准、遗传特性、病理特征及临床特点等方面有显著差别。迄今为止,早发型子痫前期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疾病临床发展过程及转归尚未研究透彻,临床上仍缺乏较有效的治疗方式。因此,对于早发型子痫前期进行深入研究,了解其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特征,将对早发型子痫前期的预防及治疗有一定帮助。第一部分早发型子痫前期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早发型子痫前期属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一种特殊类型,与晚发型子痫前期在发病机制、病理特征、临床特点等方面有显著差别,母儿病率及死亡率较晚发型显著增高,常合并有严重的并发症及靶器官损伤。目前早发型子痫前期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妊娠早期滋养细胞侵袭不足,子宫螺旋动脉重塑障碍,造成胎盘缺血缺氧、发育异常及浅着床;妊娠过程中多种细胞因子分泌失衡,母体炎症反应异常,造成广泛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是目前早发型子痫前期发病机制的研究热点方向。第二部分早发型与晚发型子痫前期终止妊娠指征及产后并发症对比目的探讨早发型与晚发型子痫前期在终止妊娠指征及产后母儿并发症上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6月30日收治的100例早发型子痫前期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机选取该段时间内我院收治的100例晚发型子痫前期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对比。结果早发型子痫前期组和晚发型子痫前期组在发病孕周、期待治疗延长孕周时间、终止妊娠孕周、入院时24小时尿蛋白定量、终止妊娠的指征、产后新生儿并发症上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妊娠年龄、入院时收缩压及舒张压、孕妇产后并发症上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发型子痫前期病情严重,发病及终止妊娠孕周早,主要通过胎盘病变造成母胎双方疾病发展,并以胎儿病变为主,而晚发型子痫前期则直接为母体反应,以母体病变为主。第三部分早发型子痫前期多胎妊娠与单胎妊娠临床特征对比分析目的比较早发型子痫前期多胎妊娠与单胎妊娠临床特征之间的差异,从而探讨妊娠胎数对早发型子痫前期临床病症及母儿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6月30日收治的100例早发型子痫前期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妊娠胎数分为多胎组及单胎组,将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早发型子痫前期多胎组的孕妇入院时收缩压和舒张压显著低于单胎组,多胎组新生儿出生体重显著高于单胎组,两组相比有明显统计学差异。多胎组在胎儿脐动脉血流异常、胎心监护异常、低出生体重儿、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心血管畸形和新生儿感染发生概率上显著低于单胎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发型子痫前期多胎妊娠的围产儿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低于单胎妊娠,母儿临床表现优于单胎妊娠。推测早发型子痫前期的孕妇若为多胎妊娠,对围产儿的预后可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