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研究的对象为唐代姚(巧言)着《定三教优劣不齐论》(本文统称为《三教不齐论》)。目前日本学者已经对《三教不齐论》的部分内容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本文则主要从《三教不齐论》的整体内容及其论证方法入手,对该论进行详细的解读,以此窥测当时期三教争论之一隅。  除绪论和结论外,本文正文主要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三教不齐论》三个写本及作者的介绍。第二部分对《三教不齐论》的主旨、内容及其论着结构进行分析。第三部分以“小而略同,大而全异”为切入点,将姚(巧言)对三教关系的看法概括为“分别说”,并对其具体内容进行了讨论。第四部分依论中所提“渐次而学”,总结姚(巧言)对三教修习的看法,进而提出“渐次说”。第五部分依教法和种性两方面提出法”、“种”说,论述姚(巧言)对三教优劣关系的看法。第六部分通进对比《三教不齐论》与《三教优劣传》的异同点,以此考察前者对後者的影响,同时将其对日本的影响做了说明。  通过对《三教不齐论》整理与分析研究,本文提出了以下几个观点:  第一,内容上,姚(巧言)首先提出“三教俱是圣言”、“惣亦兼解”,体现出了当时期三教合流初步形成的思想。随後又提出“渐次而学”,认为三教之中佛教最优,将儒、道二教归结为佛教的一个阶段,由此体现出姚(巧言)的三教合流思想并不成熟,且这种思想的形成多是为论论三教优劣而服务。最後,对三教始祖外在条件的辩论上,姚(巧言)指出“乃教法不同”,即将外在条件归为教法不同的原因之一。  第二,结构上,姚(巧言)以分别是非、善恶为依据,以此识别、思量三教间的渐次关系,并将其归结为教法上的差异,从而论证三教不齐并佛教最优这一宗旨。  第三,将其与宋代的相关文献进行对比,从两文本的变化可以看出,由唐至宋三教合流思想虽然日臻完善,但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仍然存在反对三教合流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