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胫骨癌痛大鼠脊髓TrkB受体和KCC2的表达变化目的观察胫骨癌痛大鼠脊髓背角TrkB受体和KCC2表达变化。方法24只雌性SD大鼠,体重180~220g,随机分为2组:假手术组(J组,n=8)和模型组(M组,n=16)。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大鼠分别于左胫骨近端骨髓腔注射生理盐水或Walker256乳腺癌细胞(1×10~7/ml)10μl。两组均在建模前、建模后第3、6、9、12天用机械触诱发痛测量仪测定大鼠左后肢机械缩足阈值,假手术组大鼠于建模后第12天处死,模型组于建模后第6、9、12天各处死4只大鼠,取脊髓L4~6组织,冰冻切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脊髓背角TrkB受体和KCC2表达的变化。结果建模后6~12天,模型组大鼠左后肢机械缩足反射阈值显著下降,且随时间延长进行性发展;脊髓背角TrkB受体表达水平进行性升高,KCC2表达水平进行性降低;结果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脊髓背角TrkB受体和KCC2可能参与了大鼠胫骨癌痛的产生和维持。第二部分:鞘内注射TrkB中和抗体对胫骨癌痛大鼠痛行为学及脊髓KCC2表达的影响目的观察鞘内注射TrkB中和抗体后,胫骨癌痛大鼠痛行为学与脊髓背角KCC2表达的变化,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40只雌性SD大鼠,体重180~220g,随机分为5组:Ⅰ组(n=8)为生理盐水对照组;Ⅱ组(n=8)为骨癌痛组;Ⅲ组(n=8)为对照组+TrkB中和抗体;Ⅳ组(n=8)为骨癌痛组+IgG;Ⅴ组(n=8)为骨癌痛组+TrkB中和抗体。Ⅰ组、Ⅲ组大鼠左胫骨近端骨髓腔注射生理盐水10μl,其他各组左胫骨近端骨髓腔均注射Walker256乳腺癌细胞(1×107/ml)10μl,建模当天所有大鼠行鞘内置管。Ⅲ组和Ⅴ组大鼠建模后第4、5天鞘内注射TrkB受体的中和抗体(2μg/10μl);Ⅳ组大鼠鞘内注射IgG(2μg/10μl),Ⅰ组、Ⅱ组大鼠不进行鞘内注射。各组在建模前、建模后第1~6天用机械触诱发痛测量仪测定大鼠左后肢机械缩足阈值(MWT),各组大鼠均于建模后第6天取L4~6脊髓组织,冰冻切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脊髓KCC2的表达。结果建模后第6天,与Ⅰ组相比,Ⅱ组、Ⅳ组和Ⅴ组大鼠的MWT显著下降(P<0.01),Ⅲ组大鼠的MWT无变化(P> 0.05);与Ⅱ组、Ⅳ组相比,Ⅴ组大鼠的MWT显著增高(P<0.01)。与Ⅰ组相比,Ⅱ组、Ⅳ组大鼠脊髓背角中KCC2表达显著降低(P<0.01),Ⅲ组和Ⅴ组大鼠KCC2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Ⅴ组大鼠脊髓背角中KCC2表达明显高于Ⅱ组、Ⅳ组(P < 0.01)。结论鞘内注射TrkB中和抗体可以部分缓解肿瘤诱发的机械性痛敏,这种效应可能与阻断TrkB途径从而阻止脊髓背角KCC2的表达下调有关;这提示脊髓背角KCC2可能参与了骨癌痛的形成。TrkB-KCC2途径可能是骨癌痛形成的重要机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