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人们正面临着一个以视觉文化占据主导地位的社会文化,这种文化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视觉文化的兴起与消费社会有着密切的关系,甚至可以认为消费社会是视觉文化产生的温床。 当代视觉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一种后现代文化,后现代主义往往离不开一些核心词汇:反文化、反艺术、虚拟化、碎片化、大众文化、商业文化、非理性主义等等,同样视觉文化也继承了后现代文化的这些特点,这主要体现在:对传统艺术的冲击、对理性的反抗和对感性的崇尚、日常生活审美化、虚拟化和商业化等方面。视觉文化的消费性及其审美方面主要表现在:首先艺术的日常生活化为消费社会的商品蒙上了一层视觉审美的色彩,使视觉产品艺术化的同时,普通消费品也成为具有审美特征的艺术品。这种情形一方面促进了以影像符号消费为中心的当代视觉消费的形成,另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审美泛滥和艺术原本魅力的缺失。其次视觉文化的审美客体呈现出视觉化、复制性、驳杂性和大众化的特点;审美主体的审美感知能力受到弱化和钝化。视觉化时代的审美关系突出表现在主体对视觉形象的消费和审美判断、审美趣味的趋同,成为社会后现代性的某种表征。视觉化时代的审美泛化,模糊了传统美学中美感与快感的等级界限,体现在审美关系中的形象消费上。 消费性视觉文化推动了艺术审美生活化、大众化,更大程度上体现了个人平等与自由,在现代工业高度分化的社会环境下缓解人们的生活压力调节情绪。同时过度的发展也为此带来了弊端,主要表现在:图像泛滥对人的围困,图像以权力的形式形成对人的压制,以及图像泛滥所导致的审美泛滥、人们对日常审美的厌倦;追求欲望和娱乐享受。同时,图像的泛烂膨胀了人们的欲望,欲望满足后的快感成为最终的消费目的,虚假与操控,视觉消费环境下理性的缺失使人们被虚假的感性视觉所操控;消费带来的虚假幸福,即视觉文化带给人们的虚假幸福意识,消费被等同为幸福。 审美传统的回归理论是构建当代视觉文化的途径之一,注重视觉思维的培养,用批判性的眼光审视发掘图像背后的深层含义。建立多元化的感知系统向传统的审美方式回归,建立更加独立的审美意识和理性的审美方式,重建真实的幸福意识,使生活摆脱对于消费的虚假依赖,建立独立的消费意识和超越的人生信仰是对当代视觉文化进行审美关照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