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盲源信号分离(Blind Source/Signal Separation,BSS)是指在未知源信号和传输通道参数的情况下,根据输入源信号的统计特性,从观测信号恢复出源信号各个分量的过程,是目前信号处理中最热门的研究方向之一。由于盲源信号分离技术对混合源和传输通道的先验信息要求不高,能够仅从接收端就能完成信号的估计和恢复,具有其它信号处理技术不能比拟的优势,目前,盲源信号分离技术以其突出的技术优势已经在众多领域得到应用和发展,尤其在生物医学、电子对抗、语音增强、遥感、地震探测、通信系统、地球物理学、计量经济学、机械力学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盲源信号分离技术在与实际问题结合中也暴露了分离性能较差、计算复杂度较高、应用条件受限等缺点。研究有效的盲源信号分离理论,提高分离性能、降低计算复杂度、减少先验信息的约束条件是现代通信系统应用的迫切需求,因此,本文开展了盲源信号分离算法及应用方面的研究。本文结合被动雷达系统、跳频信号和邻星干扰等实际应用背景,从理论和实践角度研究盲源信号分离处理算法,力求达到提高通信系统频谱效率、增强通信系统抗干扰和信号检测性能的目的。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包括被动雷达系统中强干扰弱信号的分离、正交跳频体制下欠定盲源信号的分离、非正交跳频体制下欠定盲源信号的分离和邻星干扰中盲源信号分离四个方面的内容,具体研究内容如下:针对强干扰条件下被动雷达系统中弱信号盲源分离问题,提出了干扰抵消算法(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Algorithm,IC-Algorithm),达到消除强干扰、提高弱信号检测能力的目的。具体地,本文把强干扰信号分为合作信号和非合作信号两种情况分别开展研究。第一种情况是强干扰信号为合作信号,在强干扰条件下,需要对强干扰信号进行估计和重建,估计和重建的精度直接影响盲源信号分离的效果。根据重建后的强干扰信号提出了干扰抵消算法(IC-Algorithm)消除强干扰信号。由于获取的是弱目标混合信号,本文接着提出了KM-FastICA算法进行弱目标混合信号的分离。干扰抵消后残余信号的强弱对源信号的分离效果也产生很大的影响,本文从信息论的角度分析了残余信号对源混合信号分离的影响。第二种情况是强干扰信号为非合作信号,信号参数未知,不能直接应用本文所提出的干扰抵消算法消除强干扰信号。针对该特殊场景,本文提出了先分离再抵消的方法,降低了对强干扰先验信息的要求,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针对正交(指源混合信号两两内积为零)跳频体制下的欠定盲源信号分离问题,提出了基于密度聚类的盲源分离算法(DCBS-algorithm),达到提高盲源信号分离性能、优化使用频谱资源的目的。本文提出的密度聚类盲分离算法(DCBS-algorithm)分为两步:第一步,借助跳频信号的稀疏性,采用短时傅里叶变换(STFT)获得采样信号的时频域信息,根据采样信号的时频域信息构建了代价函数对(?,?)和决策坐标系统,然后利用代价函数对(?,?)对采样信号的时频域值进行密度聚类,找到聚类中心;第二步,根据聚类中心完成采样信号的分类,利用短时傅里叶变换的逆变换完成信号的恢复,实现盲源信号分离。所提的密度聚类盲分离算法(DCBS-algorithm)解决了正交跳频体制下欠定条件盲源信号分离问题,在较低计算复杂度的前提下提升了分离性能。针对非正交(指源混合信号两两之间内积不为零)跳频体制下的盲源信号分离问题,提出了匹配优化盲分离(Matching Optimization Blind Separation,MOBS)算法,达到优化盲源信号分离算法、提高频谱利用效率的目的。将信号分为两类:一类是未发生碰撞的采样信号,对于该类采样信号提出了密度聚类盲分离算法(DCBS-algorithm);另一类为发生碰撞的采样信号,由于该类信号的采样点为多个信号之和,不再满足稀疏性,无法使用聚类的方法完成盲源信号分离。因此,提出了匹配优化盲分离(MOBS)算法,根据信号采样特征提出了代价函数,基于最陡下降法构建了代价函数,实现了盲源信号分离。该算法解决了非正交跳频体制下的盲源信号分离问题,进一步扩展了盲源信号分离算法的应用范围。针对现代卫星通信邻星干扰中存在的盲源信号分离问题,提出了基于粒子群优化的盲源信号分离算法,提高星上处理能力和抗干扰能力。该算法包含三个步骤:首先,通过计算每一个采样点的短时傅里叶变换,获得样本信号的时频域信息;其次,应用K-means聚类算法对样本信号进行预处理,得到更好的分离性能和较低的计算复杂度;最后,根据邻星干扰的特征定义了迭代参数,提出了基于粒子群优化的盲源信号分离方法。该算法具有较好的收敛性和鲁棒性,增强了星上处理能力和抗干扰能力。